日喀則仁布江嘎爾藏戲
2017-05-18 來源:青海湖網 作者: | 分享: |
江嘎爾藏戲藍面具是藏戲劇種中一個重要的流派。它的發源地在仁布縣江嘎山溝。其唱腔高亢渾厚,古樸粗獷,但裝飾顫音“震谷”沒有覺木隆唱腔中的多。它同迥巴藏戲一樣,所演的戲嚴格按照“腳本”來,說的“雄”(即劇情講解人的“連珠韻白”),唱腔中間穿插的舞蹈節奏都比較悠沉緩慢,表演也較為簡單,沒有雜技和特技。
江嘎爾藏戲每年參加拉薩會演回日喀則后,要在扎什倫布寺演出,藏歷八月二日要趕回仁布到強欽寺演出。在夏天,它還要分別給“噶廈托子”(噶倫過林卡)、“仲果亞節”(七品官以上過林卡)、“孜仲亞節”(僧官過林卡)演兩三天戲。江嘎爾藏戲演出的劇目有《諾桑王子》《朗薩雯蚌》《文成公主》,有時也演《熱瓊娃》。演得最有影響的是《諾桑王子》,據說是戲師那加根據定欽云巴·才仁旺堆寫的《諾桑傳記》和八世班禪、多仁班智達二人寫的一些書之精華,編演成當時的藏戲《諾桑王子》,因此也很出名。
江嘎爾藏戲曾赴印度等許多國家演出。江嘎爾藏戲,在日喀則、江孜、仁布和白朗等地區較為流行。
2006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區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