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毛片网站_中文在线观看www_国产污污视频_成人福利在线播放_久精品久久_精品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男人呻吟

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回憶導師才旦夏茸先生

2018-04-16 來源:中國藏學 作者: 分享:

2.jpg

?

  第六世才旦夏茸活佛

  著名藏學家才旦夏茸先生圓寂已有近三十年。作為他生前的弟子之一,藏學家蒲文成先生以親身感受,回憶了恩師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道德風范,回顧了受教于恩師的日日月月。其中也不乏對藏文教學和藏族歷史的涉及。

  2014年11月的一天,我還在省外的旅途中,忽然接到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張云先生的電話,說我曾是才旦夏茸先生的學生,約我能否寫一篇回憶先生的文章。接到電話后,我突然想到先生離世已有30個年頭,可能是人到老年似乎更喜歡回憶過去,我好幾個晚上思緒萬千,想到了許多與才旦夏茸先生有關的往事,回到西寧后,將這些片斷回憶記錄下來,作為對導師的深切懷念。

  一、初識先生

  1960年我還在讀高中時,正值國家嚴重災荒時期,饑餓威脅著生存,生活極度困難。幸運的是,我因工作需要,還沒有學完高三課程,便被吸收為中學教師。生活在幾乎都是大學畢業的同事中,面對跟我差不多年齡的學生,自己很不自在,暗下決心,欲另求發展。1963年,我考入當時的青海民族學院少語系,平生第一次真正接觸藏族和藏語文。盡管我是土生土長的青海人,但由于自然地理的分割,對于藏族社會的認識,完全同于祖國內地的普通人,對各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等還一無所知,一切都是那樣的陌生和新奇。記得當時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在校園里偶爾見到一位身著紅色袈裟的老師,在幾位年輕教師的陪同下緩步走過,邁進教學樓。只見他身材魁梧、肅穆儒雅,眉清目秀、面色白凈,氣宇軒昂、與眾不同。我向老師和高年級的同學打聽,方知這是蜚聲學林的知名藏學權威才旦夏茸先生。只是那時自己初涉藏學,尚無聆聽他授課的資歷和緣分。

  大學學習期間,我們作為實習課程,曾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尕海灘草原進行當時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畢業后,我被重新分配,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中學工作。在那里,曾長時間與當地的漢藏多民族學生一塊學習生活,值得回憶的是,自己曾自編藏文教材,為全縣培養了一批基層會計,帶著他們去當時的馬可河公社各生產隊實習,后來聽說他們大多數都是基層會計中的骨干。當時是一個多運動的年代,自己雖為教師,但因為粗通藏語文,便常被抽調參與一系列社會活動,稱之為“下鄉”。期間,我多次深入基層,與藏族群眾“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曾三次參與重新劃分階級成分的工作,多次參加路線教育之類的各種運動,搞過教育調查,防止過所謂新的“叛亂”的發生,還參與過一些所謂反革命案件的偵破活動等,在那里生活工作了十余年,果洛成為我的第二故鄉。這10年中,感受良多,值得回憶的人和事一言難盡,一些事象和感受終生難忘,最有意義的是自己對藏族和藏族社會的各個層面算是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和感性認識。1977年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恢復了高考制度。1978年夏天,我乘坐汽車,經過3天的長途跋涉,回到闊別的故鄉探親。世上的事都是機緣巧合,1978年對我是一個極具懷念的年份。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整個青海仍然信息閉塞,尤其是遠在天邊的果洛草原,仿佛是個世外桃源。探親期間,我到母校拜訪當年的各位師長,在王青山先生那里第一次聽到西北民族學院(今西北民族大學)招收古藏文碩士研究生,導師是才旦夏茸、王沂暖等先生。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首次聽說、振聾發聵的消息。這時的我,已對藏學、藏學學者有了膚淺的了解,知道才旦夏茸先生在20世紀40 年代已名聞藏區,公認他和西卜莎格西羅哲嘉措是紹繼和光大安多高僧根登羅桑華旦和晉美丹卻嘉措之經師晉美三旦學說的兩大高徒。在20世紀70年代國內藏學界,他與西藏的東噶?洛桑赤列先生和四川的毛爾蓋?桑木旦先生齊名,是國內最出名的藏族學者。對于學習藏語文,打算研究藏學的學子來說,能成為才旦夏茸先生的學生,聽其教誨指導,是一種幸運和機遇。于是,我慕名做出決定,積極準備,報考1979年西北民族學院古藏文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令人欣慰的是,1979年的夏天,我接到了西北民院的錄取通知書。9月份的一天,我去民院報到。一天下午,當時少語系的系主任褚榮華先生召集我們被錄取的四位研究生(除了我,另外三位是高瑞、達瓦洛智和官卻,都是藏族)開會。開會的主題是師生見面、宣布有關事項。這是我第一次零距離、面對面地拜見才旦夏茸先生。先生貌似威嚴,實則和藹,他用安多藏語問我的出生地域、求學過程、生活經歷等基本情況,我用生硬的藏語回答先生的提問,不知是先生巨人的偉岸,還是自己語言的蹩腳,一時意外的惶恐、忐忑不安。先生看到此狀,有意放慢聲音,壓低語調,和顏悅色地安慰鼓勵我,至今記憶猶新。自此,我成為才旦夏茸的學生,開始了人生新的征途。

  二、受學三載

  才旦夏茸先生是一位學識淵博、教學嚴格的名師,更是一位關愛后學、誨人不倦的長者。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先生主要講授藏文文法、藏文古體詩作、藏文古典名著選讀等課程。藏文文法主講藏語語格遣詞造句法和詞義音勢變化的規律,是學藏文者的必修課。盡管自己在本科學習階段也曾較系統地學習過,但畢竟不扎實,加之已過多年,聽先生授課,完全不乏新鮮感。先生提煉《司徒文法》《色多文法》等相關傳統名著的精華,自編教材,按藏族學者傳統的獨特命名法,取名《吞米夏隆》,意思是“上師吞米桑布扎之教言”。藏族史上一般認為,公元7世紀中葉,吐蕃著名學者吞米桑布扎(簡稱吞米)創制了藏文,并寫出過最早的文法書。先生對其文法著作的命名,取不忘師承、所說一切源于正統之意。《吞米夏隆》經先生梳理歸納,條分縷析,說理清晰,更兼先生講授引經據典、深入淺出,口齒清楚、語言優美,頗受聽課師生歡迎。該教材后來公開出版,被多數民族院校相關專業作為教材,2006年獲首屆“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

  藏文古體詩歌,通稱“年阿”,是指以古印度學者旦志所寫的《詩鏡論》(亦譯《詩鏡》)為基本理論指導,采用不同修辭方式(詩格)寫成的古體格律詩。在藏族學界,自古至今把“年阿”的寫作作為文化學習不可或缺的訓練,“年阿”寫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藏文學識和文化水平的重要尺度,諸凡學人無不重視和苦練,常在著書立說、講經傳教、書信往來、勸化教民等等時廣泛運用。才旦夏茸先生是寫“年阿”的大家,他極其擅長此類詩作,享有盛名。早年他每到一地,都會用“年阿”記錄所見和感想,在他的著作、文章中都有很多此類作品。讀先生的古體詩作,意境深遠,妙語連珠,真是一種享受。先生講授這門課,也是自編教材,油印成冊,取名《詩學通論》。這門課當時最受歡迎,全校幾乎所有藏語文教師都來和我們四人一起聽先生的講授。先生授課,總是理論聯系實際,先講旦志詩論,后舉名家詩作,說明各種詩格,教給撰寫方法。對我們幾位學生嚴格要求,每授完一部分,必布置作業,要求我們通過寫作實踐,消化領會所學,掌握詩格理論。記得自己以勤補拙,認真完成作業,多次得到先生的表揚鼓勵。如今回想起來,那是先生對我這個唯一一名漢族學生的關愛,當時我并沒有完全理解其良苦用心。這門課學完后,我們幾位同窗順著先生的講解思路和旦志《詩鏡論》體例,按藏區三大方言區,匯集14世紀以來藏族詩學文壇11位學者的古體詩作2190首,分3章365種詩格,進行類編,輯成《藏文古體詩格舉例匯編》一書,由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成為解讀先生正式出版的《詩學通論》,學習藏文古體格律詩的參考書。

  先生是一位宗教學者,有很深的佛學造詣,他所講授的藏文古典名著,幾乎都涉及宗教文化,先生總能舉綱張目、提要鉤玄,表現出廣博的知識和對佛教理論的理解,尤其對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有過卷帙浩繁的詮釋。自己正是憑借先生的講述和這些釋本,對藏傳佛教的一般修持次第有了一點了解,并根據能海上師的闡述,曾撰文《淺談宗喀巴大師的顯密學修次第》,連載于《廣東佛教》。

  三、考察西藏

  先生是一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社會實踐的學者。1982年夏,他雖已古稀之年,卻不辭勞頓,親自帶領我們去西藏作田野考察。隨先生去西藏考察的除了我們四位學生,還有母校的褚榮華主任和卻太爾教授。到西藏后,今西藏大學的曲央教授也加入到我們的考察隊。20多天中,我們先在拉薩市及其周圍地區考察,然后從拉薩到江孜,再到日喀則、拉孜、薩迦,折東去扎囊、桑耶、乃東、瓊結,幾乎走遍了衛藏兩地的主要山川、城鎮、寺廟、古堡和其他名勝古跡,領略神奇的高原風光,考察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宗教文化。這個地球最后凈土的高大陸,不愧是萬山的靈境、生靈的家園、江河的搖籃、民族的樂土、藝術的圣地,崇山峻嶺、藍天白云,江河清澈、湖面如鏡,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獨具特色,民族風情和歷史文化積淀深厚,一切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感到無限神秘,令人向往。每到一地,先生總是滔滔不絕地給我們講解相關的歷史和典故,提醒我們應該搜集的文獻和以后需要弄清的問題。先生嚴謹的學風和豐厚的藏族社會、歷史、宗教、文化知識學養,為我們樹立了榜樣,進一步激勵了我們的學習動力,同時我們也學到了許多田野調查方法,為后來的研究考察提供了借鑒。應該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回憶的學習機會。

  這次考察中,有許多事至今難忘。雄偉的布達拉宮聳立在拉薩市西北隅瑪布日山上,是藏族地區最為宏偉的建筑、藏族文化的象征,宮宇層疊、文物豐富。由于先生的影響力,管理部門為我們提供了最優惠的待遇和方便,幾乎參觀了一切殿堂,拜見瞻仰了所有珍貴文物,據說這在舊時西藏,只有五品以上大員才有此福分。在大昭寺,先生為我們講述初建的神奇傳說、文成公主請進藏域的覺臥像、藏區宗教場所的分類等等。巡禮完哲蚌、色拉等大寺后,我們驅車前往達孜縣境內的甘丹寺。甘丹寺是最著名的格魯派祖庭,供奉宗喀巴大師肉身舍利的名剎,坐落在旺波日山坳。當時尚無汽車通達的公路,從山下要走很長一段山路才能到達寺院。先生以古稀之年,拄著拐杖,和我們一起沿著崎嶇的山路和荊棘叢生的山地,艱難地一步一步前行。我們只有時而攙扶,相伴前行,別無幫助的能力,至今汗顏。最令人傷感的一幕是,上山后先生俯視寺院全景,偌大的寺址上,到處殘墻斷壁、瓦礫遍地、一片廢墟。先生面帶極度悲痛的表情,默默念誦著經文,期待能盡快恢復重建、再放異彩。考察中,先生總是結合考察對象的特點,講述歷史,或提出希望:如在澤當海波日山猴子洞,講述藏族的起源和繁衍;在雍布拉康和藏王墓,講述吐蕃的興起和王室世系;在桑耶寺,講述吐蕃的興佛史和前弘期佛教;在江孜,講說當年英帝國主義的入侵和藏民族的英勇抗敵斗爭;在薩迦南寺,先生長久佇立在主殿拉康欽莫難以計數的經卷前,告誡我們應該肩負起整理藏文文獻的重任。考察中,先生還常常聯系藏傳佛教歷史和與青海的關系向我們傳授知識:如在曲水縣聶塘卓瑪拉康,講述阿底峽尊者在西藏的傳教、噶當派的形成,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的經師阿旺卻丹的生平,以及熱振活佛系統與青海的淵源關系等。

  1982年,中國共產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在落實,藏傳佛教再弘,一度出現狂熱。一天,我們陪同先生在羅布林卡參觀,偶爾遇到來自甘南藏區的一些朝拜者,他們得知才旦夏茸活佛后,紛紛前來頂禮,要求摩頂。沒過多久,園中的各地游覽者不約而同地蜂擁而至,將先生圍得水泄不通,我們為了先生的安全,不得不通過公安部門,將先生從無數朝拜者中“解救”出來,終止參觀,回到寓所。這使我再次切身體會到藏族的佛教信仰和信仰的力量。考察期間,西藏知識界、學術界的同行們得知先生駕臨拉薩,再三請求,請先生做了一次學術報告。記得報告在一個大禮堂進行,講座的內容是主講藏族的傳統文化,聽眾很多,禮堂內座無虛席。盡管先生用安多方言講授,聽眾不一定完全聽得明白,但秩序井然、聽講認真,不時報以掌聲。這也使我深深感受到廣大藏族群眾對知識和真正學者的尊重。

  四、博學多產

  先生于1910年陰歷4月22日出生于今青海省循化縣積石鎮。3歲時被化隆支扎寺寺主夏瑪爾班智達認定為才旦寺第四世才旦夏茸活佛晉美圖登嘉措(1863-1909)的轉世靈童。6歲被迎入才旦寺坐床。1916年,由賽支寺嘛呢活佛根敦丹增堅贊剃度,授沙彌戒。1918年到土哇寺顯宗經院,翌年轉入丹斗寺經院,先后師事洛桑達哇、阿旺群增、根登羅桑華旦等,學習《現觀莊嚴論》《入中論》《因明攝類學》等多種顯密經典,兼學詩學、歷算等。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自學為主、成績優異。1923年,慕名拜循化尕楞寺(上世紀20年代,晉美丹卻嘉措離寺于洛楊塘建囊欠修持,尕楞寺后成為寧瑪派寺院)的活佛晉美丹卻嘉措為師,系統學習藏傳因明和般若、中觀諸學,苦學傳統詩學、歷算等,晉美丹卻嘉措大師成為影響他一生的根本經師。同時,拜根登羅桑華旦為師,學習《大日如來經》等密典和《詩鏡論》。1929年20歲時受正圓比丘戒,正式取法名晉美柔貝洛珠,標志著他已學完規定的課程,完成了基本的佛學訓練。這時,先生已精通顯密“三藏四續”,漸以博學聞名安多藏區。從40年代起,往返于青海、甘肅各地和四川阿壩等藏區,講經、傳法、建寺、收集經典等。從20世紀50 年代起,歷任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青海省翻譯委員會副主任、青海民族學院教授、青海省政協委員、甘肅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理事、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西藏天文歷算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語言協會理事等職。1979年受聘為西北民族學院教授。

  先生是一位努力發展藏族文化和促進漢藏文化交流的大師,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他一直致力于民族事務和發展藏族文化事業,曾參與國家憲法、政府文件、毛澤東著作哲學部分等的翻譯審定工作,開新中國藏漢翻譯事業之先河,為新中國藏譯黨政公文的標準化奠定了基礎。為了方便漢藏民族間的交流和學習,方便翻譯工作,他于1954年編成簡明《藏漢詞匯》一書,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他曾積極協助創辦《青海藏文報》,發展藏文出版事業,曾與喜饒嘉措先生等一道修改審定藏族著名史詩《格薩爾王傳?霍嶺大戰》等整理本,為繁榮藏族文化事業貢獻良多。

  先生一生精進,筆耕不輟,在佛教哲學、詩作、文法、修辭、歷算、歷史、教史、文字、考古、寺志、人物傳記、藏梵文體書法等藏族傳統文化的許多領域都有作品傳世,可謂著述等身。早期多木刻,后多鉛印,主要著作有:《藏漢詞典》《藏語語法簡論》《藏語語法》《漢歷解釋》《藏族歷算》《書信格式》《密宗注疏》《夏瓊寺志》《藏族歷史年鑒》《詩學通論》《藏文文法?吞米夏隆》《宗喀巴傳略》《喇勤貢巴饒賽傳略》《歷輩嘛呢仁波切傳》《藏文字帖》《款仁波切傳》《靈塔志》《普氏歷算法》《丹斗寺志》等。主要論文有《藏傳佛教各宗派名稱辨析》《菩提道次第廣論備忘錄要義集論》《藏文的來歷》等。1987年至1994年,青海民族出版社陸續出版其文集5卷。其中,第一卷為經師晉美丹卻嘉措傳和他本人的自傳。前者詳細介紹了他根本經師一生的主要經歷;后者按時間順序敘述了自己的求學和治學經歷與體會。第二、三卷是對宗喀巴大師《菩提道次第廣論》的釋論。其中,第二卷主要從名義、文義等幾個方面對《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的許多疑難問題進行詮釋,內容涉及天文、地理、社會、人倫、歷史、文化等及大小五明知識,論述精辟,多有獨到見解;第三卷則透徹、系統地解說宗喀巴大師的這部名著的下士道和中士道部分。第四卷詮釋宗喀巴大師的《密宗道次第廣論》,另匯集有部分教誡、詩作;第五卷收入喇勤貢巴饒賽、夏瓊寺多瓦貝斯仁波切羅桑丹巴嘉措等人的傳記和《丹斗寺志》等。其中,《藏族歷史年鑒》依據大量的藏、漢、梵文獻資料,對釋迦牟尼在世的公元前1014年至19世紀80年代3000年間藏族歷史上所發生的重大宗教、政治事件作了系統的歸納、整理,列表展示,并就藏文史書中的一些歷史年代等問題,進行辨析、考證和補正,做了有益探討。該書在社科研究中使用頻率極高,是藏族史學方面不可多得的工具性著作。1991年,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由久美瓊鵬整理的《才旦夏茸論文集》,選錄先生的論文、札記24篇,內容涉及藏族歷史、語言、文字、文學、人物等,為32開本,長達300頁。先生是著名的藏文書法家,出版有《藏文拼音字帖》《瓦都字帖》《藏文字帖》《蘭扎字帖》《梵文字帖》等,并有各種藏梵文字體的墨寶傳世,曾為不少出版物題名題字。這一切,都極大地豐富了我國藏族文化寶庫。

  先生的著作雖多出版,但有的在“文革”中慘遭厄運,有的散失民間。先生胞弟楊金巴之子久美瓊鵬懷著對伯父的無限敬仰,經多方搜集、搶救,主編《才旦夏茸全集》13卷出版。具體內容是:第一卷先生《自傳》;第二卷經師《晉美丹卻嘉措大師傳》;第三卷至第五卷,為《菩提道次第廣論要義備忘錄》,是對宗喀巴大師《菩提道次第廣論》的釋論;第六卷是先生的語法著作合編;第七卷是詩學理論與詩作;第八卷是天文、歷算、書法類著作;第九卷和第十卷是有關《密續》注釋;第十一卷是歷史類和寺志類著作和《宗喀巴傳略》;第十二卷是《藏漢詞典》;第十三卷是論文、訓誡、書信及其他零星文章。

  五、懺悔往事

  先生是一位愛國愛教的僧侶學者。他祖籍甘肅張掖一個叫大楊家的村子,屬楊姓漢族。約在清道光年間,先祖楊光林遷居青海循化。循化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境內有撒拉族、藏族、漢族、回族等多種民族成分,大分散,小聚居。楊光林一家遷來循化,定居今積石鎮。該鎮當地口語稱“街子”,是藏語“雅子”之譯音。從楊光林起,該家族向與當地藏族聯姻,至才旦夏茸先生,共傳5代,完全藏化,這在漢藏交錯雜居地帶極具典型性,是河湟地區較常見的現象,可謂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個縮影。先生幼年被認定為才旦寺的第五世才旦夏茸活佛,即入寺為僧。才旦寺在今青海民和縣杏兒藏族鄉,始建于明天啟三年(1623),是青海民和縣西南部和化隆縣東南部較有影響的中型格魯派寺院。該寺原來下轄今民和縣的趙木川寺,化隆縣的丹斗、土哇、尕洞、工什加等寺,與才旦寺共為六寺,管轄六寺所屬的藏族信眾,稱“才旦寺六族”,形成區域性政教合一統治。才旦夏茸佛位僅次于才旦堪布,同為寺主。先生被認定為轉世活佛后,即受到嚴格的宗教訓練,一生基本在藏傳佛教寺院度過,受的是傳統的寺院教育,并未接受過現代教育,由于寺院教育的局限性,對藏族傳統文化以外的知識諸如漢文史料文獻等接觸有限。而自己一直接受的是現代學校教育,與先生所處的社會環境、學習經歷等完全不同,尤其當時的我對宗教的認識完全處在低層次近乎無知的狀態。這樣,在對許多問題的認識理解上,曾出現一些碰撞。例如,對于佛教關于劫的形成、宇宙世界的結構,以及諸如輪回、業果之說等,先生作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堅信不疑,而徘徊于佛門之外的我則常持質疑態度,正如《大悲六字真言急速加持祈請頌》中所說,六道眾生常受諸苦煎熬,尤其天道眾生受滿墮苦,非天眾生受嫉爭苦,人道眾生受惑貧苦,旁生道眾生受癡暗苦,餓鬼道眾生受貪饑苦,地獄眾生受嗔恨冷熱苦。所謂人道的“惑貧苦”,就是懷疑、貧窮之苦。自己雖曾飽受貧困之苦,但成為研究生時,生活早已走出困境,唯獨懷疑之苦常常煎熬自己,對許多說法往往持懷疑態度,不自覺地流露于言行,甚至反映在考試答卷中,無意之中傷害到先生。隨著自己的不斷成熟和知識的增長,自己明顯認識到自己以往對佛教的簡單化。通過認識的提高,才知道人類對于宇宙世界的認識能力是何等的渺小,因而世界上不少知名科學家也不得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如大物理學家牛頓說:“有限的知識常使我們遠離上帝,隨著知識的學富研深又常使我們回到上帝的身邊。”愛因斯坦到最后也承認“宇宙是神秘的,上帝是存在的。”認識的提高使我越發感到以往的無知,從而對過去對先生的不恭行為深深地多次懺悔。

  學習藏族史,吐蕃史是絕不可逾越的。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是吐蕃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生卒年代影響到吐蕃許多重大事件發生年代的推算。但對松贊干布的生卒年和享年學術上存在著爭議。傳統的說法一般認為,松贊干布生于丁丑,卒于戊戌,享年82歲,才旦夏茸先生力主此說。但傳統說法和后來的研究者根據推算,認為松贊干布的生年丁丑是公元617年。按此,若享年82歲,則應卒于公元698年,是唐武則天圣歷元年,與漢文史料松贊干布卒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的說法出入太大。又,按照841年辛酉吐蕃贊布赤祖德贊卒、達磨即位的觀點,從達磨即位滅佛到公元1042年壬午年阿底峽尊者入藏興佛,共歷201年。若按松贊干布卒于公元698年的戊戌年計算,則達磨即位的辛酉年應為公元901年。這樣,至阿底峽尊者入藏則歷141年,比上面的201年整整少了一個甲子,即60年。由于依據的史料和推算的方法不一,自己與先生的觀點不同,發生爭議。本來,學術上出現不同觀點是十分正常的,師生之間也不例外。但問題是我對先生的治學經歷缺乏理解,未能耐心地向先生作解釋工作,只是撰寫了一篇題為《關于西藏佛教前后弘期歷史年代分歧》,在《西藏研究》1982年第2期上發表。由于文章是漢文,發表前未能請先生斧正,發表后先生也不一定看過。學業結束前,我決意考證吐蕃王朝的有關歷史年代,先生得知后鼓勵我解決史學界長期爭議的吐蕃佛教前后弘期歷史年代分歧及相關年代問題。在此動力下,我完成了一篇長達7萬字的考證長文,作為我的碩士畢業論文。該文連載于《西藏研究》,后在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獎中曾獲二等獎。后來回想起來,這些文章的寫作,動力來自先生,但自己當時卻不知感恩,還自以為是,有些忘乎所以。為此,也深深地做過懺悔。還有,先生在世時,自己未能定時向先生匯報學習和工作;先生乘愿再來,其轉世靈童第六世才旦夏茸舉行坐床典禮,自己因工作纏身而未能親往拜謁,這些亦成遺憾而常懺悔。

  六、懷念先生

  1985年農歷5月13日,先生在甘肅拉卜楞寺講學時圓寂,享壽75歲。對他的離世我們無限痛惜,漢族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說,藏族更有尊師傳統,甚至對上師的敬重猶如對三寶的皈依。先生學識淵博、行持亦謹,雖享譽學界,卻無傲氣,生活簡樸、待人敦厚,課堂教學之余,常教誨恩被后學。他曾不時將他的詩作、文稿、書法作品等惠賜于我,鼓勵我勤奮求學,并根據自己的社會閱歷,常忠告我們年輕一代意欲成就事業,既要苦學專業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學問先做人,慎勿違背做人原則,附庸跟風,說違心話,做違心事。諸如此類,先生以甘泉雨露滋潤我成長的事例很多。時間已過20多年,先生的音容笑貌猶在,許多教誨一直銘記在心,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先生之恩猶不能忘懷,縈記于心。1995年先生西歸10周年時,筆者曾撰《當代著名藏學家才旦夏茸活佛》一文,發表于《臺州佛教》,以示懷念。后來,該文由《青海統一戰線》雜志社以《愛國名僧才旦夏茸》為題,轉載于該刊2010年第6期。

  先生作為一名佛教徒,非常關心佛教的興衰,付出過大量心血。早在上世紀40年代,致力于所轄各寺院建設,使各寺大多得到發展,如曾出資修繕擴建丹斗寺大經堂、活佛行宮和客房,修建佛塔,繪制佛像。1934年,他創建土哇寺印經院,刊印各類佛教讀物和常誦經文流行各寺,并由他倡導主持,刊印《晉美三旦全集》15卷等。由于他的日夜操勞、嚴格管理,這些寺院均得到發展,成為化隆縣境內僅次于夏瓊寺的格魯派著名寺院。1946年經師晉美丹卻嘉措圓寂后,先生在經師的修持地洛楊塘主持操辦建造靈塔、修建靈塔殿等事宜,并借助經師的影響,以經師的囊欠為基礎,修建其他建筑,從而形成青海東部以學修著名的洛楊塘寺。80年代初,青海各寺院相繼恢復,百廢待興,先生更是跑前跑后,籌謀策劃,席不暇暖,費盡心血,使各寺院均得以修復。化隆縣的加干若寺,原本屬民和龍合寺系統,20世紀初因各種原因,由才旦夏茸系統管轄。1981年,先生與信眾相商,為了方便信教群眾的宗教生活,決定移建,由先生設計重建,成為現在的石大倉寺。

  先生是大乘佛教的踐行者,對所有眾生懷有慈悲心和菩提心。他教授的弟子中有不少漢族、土族等民族的學子。據先生《自傳》,1937年他28歲時,在化隆工什加寺演講佛祖釋迦牟尼創教弘法業績,藏、漢、土族聽眾多達兩千多人,在今甘肅永靖縣境內的羅家墩寺講經后,為7名漢族僧人授給比丘戒。已故青海省樂都縣政協副主席侯國柱先生,也曾受教于先生,因與筆者有同門之誼,生前多有交往,在一起常切磋民族宗教問題,每每敘起師恩,感慨萬千。原首都國家圖書館黃明信先生,早年學藏文于甘肅拉卜楞寺,研究藏族歷算成就卓著,與先生過從甚密,多有學術交流。1982年我等在西藏考察,在西藏寓所有幸拜會黃先生,黃先生高度評價才旦夏茸先生的學識人品,告訴我們能做才旦夏茸先生的學生,是前世修來的福分,一定要珍惜。先生被落實政策后,致力于僧俗學生培養。1984年,他從自己的稿費收入中出資設立“才旦夏茸獎學金”,用于對西北民族學院、循化縣民族中學等院校的學業優秀學生的獎勵。

  先生圓寂后,在佛教界、知識界都有過各種懷念活動。據我所知,青海化隆、民和、循化、同仁等地的一些寺院,或建有他的靈塔,或有他的藥泥塑像。上世紀90年代,筆者到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做社會調查,在同仁吾屯寺就親自叩拜頂禮先生的塑像,一時悲不自禁、感慨萬千。2006年,青海《西海都市報》開辟專欄,系列報道青海已故文化名人。活動開展多時,自己發現主要是漢族名人,對藏族等少數民族學人的報道不夠,于是向編輯部做了建議。編輯部立即采納,開辟相關欄目,我曾撰寫紀念道幃格西喜饒嘉措和才旦夏茸先生的文章。《西海都市報》開設青海已故文化名人系列報道之“才旦夏茸卷”專欄,登載吳均、王亞森、多杰卡、侃本、謝熱等人的紀念文章,高度評價先生是“愛國名僧、懿德學儒”,贊揚他“闡發幽微、澤惠后學”,“考辨興廢、求索新知”,“涉獵廣博、著述恢弘”。我作為學生自然義不容辭,撰文《紅燭春蠶,情系后學——回憶導師才旦夏茸教授》,以表達對先生的懷念之情。但寸草豈報春暉,我只有老實做人、保持晚節,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以報師恩而已。

  在此,我也以同樣的心情深深懷念王沂暖先生、卻太爾教授和健白平措教授等其他幾位導師,他們雖已作古,但作為學生,我亦永記他們的培養教誨之恩。

關鍵詞 >>
分享:

相關閱讀

網站地圖 新聞 專題 晚會活動 康巴衛視節目 視頻 娛樂 圖說 文化 旅游
國內國際
涉藏新聞
崗日雜塘
啟米時間
法治明鏡
向巴聊天
康巴講壇
康巴歡樂匯
雪域高原
歡樂星播客
快樂漢藏語
周末大舞臺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開
翁姆報天氣
央視新聞聯播
康巴衛視新聞
紀錄片
微視頻
專題片
電影
電視劇
動畫片
藏歌藏舞
晚會活動
文化動態
藏傳佛教
名家專欄
藝術
旅游資訊
景點推薦
風土人情
旅游寶典
加載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樹果洛海南海北海東海西黃南迪慶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薩日喀則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壩州涼山木里
合作媒體
關于我們衛視動態播出時間表廣告刊例用戶協議舉報制度

蜀ICP備 15032686號

新聞信息服務資質備案號:川新備14-000059

川公網安備 51019002000121號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四川省互聯網不良與違法信息舉報中心


違法及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8-8598 194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人天堂电影 | 国产免费小视频 | 久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一区久久 | 亚洲 成人 一区 | 国产成人久久久 | 中文一区二区 | 亚洲最大毛片 |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 | www.国产在线 | 国产综合亚洲精品一区二 | 国产在线播放一区 | 亚洲久久久久 | 欧美性xxxxx| 国产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 | 欧美色图亚洲自拍 |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三区四 | 日韩18p | 粉嫩蜜桃麻豆免费大片 | 韩日成人| 国产二区精品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 | 精品免费国产 |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 人人草影院 |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网站 | 青青草亚洲 | 欧美做受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调教 | 日韩小视频 | www黄色| 啪啪av| 天天操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1区2区3区 亚洲精品四区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 | 一区二区亚洲视频 | jizz中国女人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