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楞:藏鄉酩餾惹人“醉”
2019-02-01 來源:海東時報 作者:邵秀芳 余敬存 陳學菊 | 分享: |
?
釀酒舊作坊
?
釀酒新設備
?
密封發酵
?
取樣分析
?
走向市場
?
黑青稞
青海新聞網訊? ?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尕楞鄉秀日村的村民來說,2019年1月15日,秀日酩餾酒因一場如火如荼的扶貧協作而走出了深閨。
藏區“小茅臺”出自尕楞
“秀日的酩餾,比塘的木頭,中庫的丫頭”,在循化藏區人人皆知的“三絕”中的一絕——秀日酩餾,因釀造歷史悠久,酒香四溢、滋味獨特而在青海藏區聞名遐邇。如今,在脫貧攻堅產業扶貧大潮中,這一壇酩餾,成為秀日這個昔日貧困后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扶貧酒、致富酒。
從海拔3500米的阿尼霞梧雪山腳下的小山村到江南城市梁溪,2017年,這兩個地理人文、風物都十分迥異的地區因對口幫扶和東西部扶貧協作而結緣。2018年9月底,循化縣宣布全縣脫貧摘帽。而在脫貧攻堅路上,梁溪區對循化特色產業的對口幫扶讓人眼前一亮。在梁溪區赴循化縣掛職干部的牽線搭橋下,首批50箱價值5.1萬元的秀日酩餾酒進入了華美達國際酒店,讓秀日酩餾登上了大雅之堂。
尕楞是循化縣四個藏族鄉鎮較為貧困的鄉鎮,特殊的地形,遠遠望去,盤踞山頂,深不可測。溝口就是黃河,溝腦通到化隆回族自治縣和尖扎縣境內。全鄉11個行政村的1010戶人家就生活在這里,總人口5436人,秀日村坐落在尕楞西北角,距離鄉政府17公里,是該鄉最偏遠、只有59戶人家的小村莊。
因為山大溝深,這里一直處于半封閉狀態。直到上世紀末時,還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通向這里。站在山頂,一眼能望見黃河,新建的海黃大橋遙相呼應。村主任完瑪黃青說:“看起來大橋的直線距離不過幾公里,可就是過不去。”
從循化縣城出發到秀日村有60公里的路程,記者一行在副鄉長東科的陪同下,開車行駛了3個小時才到達。這還是通了柏油路的今天,可以想到,當初秀日的百姓在那個干山頭是何等的艱辛!
神山圣水,這是秀日老百姓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資本。萬瑪黃青介紹說,好酒離不開好原料,更離不開好水。秀日藏酒不論洗、煮、蒸,每一道釀造工藝環節都使用阿尼霞梧峰神泉的水。其獨特的釀酒原料黑青稞和釀制工序、釀出的秀日藏酒色澤橙黃,味道酸甜,酒精成分低,而且有飲后不頭痛、不口干、醒酒快的特點,因此,秀日村一直被四鄰八鄉譽為“酩餾之鄉”,秀日村的酩餾成了遠近聞名的藏區“小茅臺”。
秀日酩餾釀造已成氣候
釀造秀日酩餾的原料是黑青稞。它生長在海拔3000米以上,苗株日照時間長達135天以上,原花青素、黃酮、微量元素硒等含量明顯高于普通青稞。尕楞鄉全鄉有耕地1.1萬畝,其中種植黑青稞的面積達到6400多畝。
完瑪黃青掐著指頭給記者算起了一筆賬:黑青稞賣價在每公斤3元左右,50公斤黑青稞收入也就三四百元。但是50公斤青稞能釀出35公斤酩餾酒,按照每公斤30元算,收入不是翻了幾個跟斗嗎?
秀日的群眾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釀酩餾的手藝。在建檔立卡貧困戶卡毛加的酩餾酒作坊中,記者看到他釀酒所用的器材都是最傳統的。卡毛加告訴記者,幾十年來,燒酒的灶臺早已換了好幾個,但這些釀酒工具卻一直沒有變。他之所以堅持這樣做,是因為用這些傳統工具釀造出來的酩餾酒才會有“記憶”的味道,在他看來這樣的效果是現代釀酒器具難以實現的。
酩餾酒釀造技術是以家庭為傳承方式,口傳身教。卡毛加的技術是父親加華傳授的。對于釀造酩餾酒的過程,他已爛熟于心,雖然介紹酩餾酒的釀造過程聽起來簡單,但其中的發酵、溫度、火候等這些細節全靠經驗。比如,青稞煮成什么程度,在酒胚缸發酵幾天,溫度要控制在多少,酒料放多少,他都有自己的的一套程序,不會輕易改變。“酩餾酒釀造用料都是手工比兌,釀酒時一定要嚴格控制各個細節,畢竟是喝的東西,所以一定要仔細。”卡毛加說。
“現在我專門在家釀酒,一年能釀出1000公斤酩餾,按照企業每公斤30元收購價格算的話,今年有個三萬多元的收入,多虧村里辦起了酒企業,不然我們的酒賣給誰都沒個準兒。”卡毛加特別提起了村里的企業。
讓高原扶貧酒走得更遠
為解決酩餾酒銷售難題,2014年6月,以村民桑吉尖措、旦正才讓、夏吾才旦、萬瑪才讓、仁青才旦等打工有了一點積蓄的5人共同出資30萬元,村民自籌5.2萬元,省委宣傳部幫扶30萬元,注冊成立循化縣秀日藏酒有限公司。公司以收購村民釀造的散酒為基礎,進行二次提純、精美包裝,實現從零散釀制到集中產加銷。公司年產量從最初的1萬公斤到2018年的5萬公斤,已經輻射帶動周邊3村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多元。
“農村要脫貧,就要靠產業。現在就盼著酒能早點賣出去,企業成了,我們的收入也就提高了。”完瑪黃青深有感慨地告訴記者。通過“公司+精準扶貧戶”的模式,2018年,包括多杰、李加才讓、多杰才旦、卡毛加在內的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釀酒每戶平均收益3萬多元,實現了脫貧。
副鄉長東科說,釀酒戶在尕楞很多,現在全鄉還至少有5萬公斤的藏酒因為企業資金鏈短缺沒法收購。
走進村民家里,你能感受到,管子里流淌的是群眾對幸福生活晶瑩閃亮的期待,是生活最具質感的滋味凝結,釀自高原藏鄉的“扶貧酒”,讓尕楞的群眾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隨著“青海年·醉海東”活動的推進,海東各地都拿出自己好戲、絕活,給予青海人的傳統年最溫暖的觸動。尕楞鄉借助此次活動,將酩餾酒作為民俗文化和發展旅游的一個新切入點和經濟增長點,大力挖掘其民俗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品牌,彰顯藏鄉酩餾文化優勢,在2月14日(農歷正月初十)發出了“品高原扶貧酒、唱民族團結歌、過移風易俗年”的邀請。可以想象,這個春節,尕楞紅的不僅是那里如畫的松林,舞動的鍋莊,漫開的“拉伊”,還有那一壇秀日酩餾,定會讓酒香氤氳的循化在這個春節流光溢彩。
??? 原標題:【青海年·醉海東】尕楞:藏鄉酩餾惹人“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