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養汶川 綠色家園
2019-01-31 來源:阿壩日報 作者: | 分享: |
?
?
?
?
?
?
大禹故里、治水之源;熊貓故里、生態家園;康養圣地,魅力汶川,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環保的生態環境,讓汶川受益匪淺。得天獨厚的諸多因素,最終成就了“康養汶川、綠色家園”。這里,是距離成都最近的生態康養后花園。
■汪友倫 雍強
汶川,地處龍門山斷裂帶,位于四川盆地與川西北高原接壤的峽谷中,頗具得天獨厚的地質氣候優勢。古人盛贊:“三山競秀,二水爭流。”在崇山峻嶺的包圍之中,在岷江逶迤的環繞之下,重重高山把盆地的熱浪與高原的嚴寒隔離,將汶川呵護其間;兩江交會,雜谷腦河與岷江交匯于堡子關下,清亮的河水穿城而過。
夏天,高入云天的陡峭山峰如天然屏障,擋住了盆地的滔滔熱浪,而流淌于汶川境內的江河溪流,讓冰洌清涼的雪山之水滋潤著羌鄉。因此,夏季的汶川沒有酷熱,是非常舒適的天然避暑地;冬天,寒風飛雪冰封大地之時,高原寒流又被重山阻擋,故而,冬天的汶川也沒有嚴寒,這里的人家很少安裝空調,因為江水與河風就是最好的“天然空氣調節器。”
秉承大自然恩寵的康養之地
生長在高山峽谷的藏族、羌族人民,秉承著大自然的饋贈與恩寵,在這四季如春的歲月里,盡情享受著上天眷顧的康養家園。春天百花爭艷,夏日清幽翠綠,秋季秋高氣爽,冬天艷陽高照。綠色山鄉、野趣濃郁,村村寨寨、路通門戶,你還可以去到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之巔,盡攬云霧霞光、群山蒼翠、天高云淡、層林盡染。
古老的藏羌民族敬畏自然,愛護環境,他們打造出了一個充滿著“綠色”、“野趣”的汶川。在這里游玩,無論是來到縣城還是任何一個村寨,映入你眼簾的都是頗具民族特色的羌鄉藏寨,這里綠樹環繞,山清水秀,野花滿山。這里沒有工業污染,走在山間,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氣,甘冽的水氣混合著泥土野花的芬芳,滌蕩你的五臟六腑,純凈的空氣入喉,清潤涼爽,無比舒暢。
在羌鄉藏寨,你經常會看見鄉民們背著背簍打豬草,田間地頭不時傳來鋤地聲,和著遠山忽遠忽近放牧的吆喝聲,環境清幽,與塵世無染,仿佛一個世外桃源,抑或天上人間。
在這里,你能吃到各種山珍,那都是些久違的“土味道”,特別爽口爽心。高山環境為汶川帶來了濃濃的“野趣”,無論是汶川的每個山峰還是坡地,都生長著不同的野菜與中草藥材,這些野菜沒有通過人工栽種,更無農藥化肥的使用,絕對天然純凈。無論你是烹炒煎炸還是家常腌泡,都是味道鮮美、養生健體的,這樣的綠色食品讓你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因此,汶川的酒店賓館或是平常人家,飯桌上都時常會擺著許多的“鄉野趣味”。
汶川距離四川省會中心城市成都90多公里,年均日照時間在1600~2400小時之間,全縣森林覆蓋率達40.6%,林草覆蓋率達到79.4%,空氣質量常年保持國家I級標準,特殊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良好的生態發展空間,讓這座曾因地震聞名的小縣城,在9年間成功實現轉型升級,已然昂揚駛上“川西北特色生態康養目的地”建設的快車道。
多元化打造汶川生態康養品牌
汶川這座傳統的農業、工業小縣城,借助災后重建的歷史發展機遇,加快旅游硬件設施建設,深入挖掘文化生態旅游業和特色文化產業,依托“世界遺產——大熊貓棲息地”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兩大品牌,逐漸形成了“一鄉一特、一鎮一景、一村一品”的旅游發展格局。汶川抓住建設川西北生態經濟示范區戰略部署,以“陽光谷地·熊貓家園·康養汶川”為主題,全力打造川西北特色生態康養目的地,形成了南線、北線、鄉村三大板塊的“2+1”特色生態康養旅游布局。
2014年,汶川首次提出“大美養眼、氣候養身、生態養康、文化養心”的新型旅游發展戰略,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主題鮮明、各具特色的生態經濟莊園,以康體養生型、科技示范型、休閑度假型、陽光體驗型、民俗觀光型、綜合開發型為主的生態精品農莊,把全縣高半山與河壩連成一體,拓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空間,讓農業產業在集約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中與旅游業有機融合。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2015年初,汶川縣提出了“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養生文化”四化統一的“鄉愁”框架,依托成都“后花園”的區位優勢,在全縣打造以“三江鎮、水磨鎮、漩口鎮”為核心,以“美旅康養、美食康養、美體康養、美居康養、美德康養”為內涵,以基礎設施、醫療服務、健康食療、生態修復、有氧運動、產品研發等為重點的特色康養品牌,帶動汶川“全域旅游”發展。采用農業和旅游產業、文化與休閑產業融合發展模式,讓村民參與發展建設,著力打造綠色生態、環境優美的現代生態莊園。相繼打造出以三江鷂子山養生醫療服務中心、漩口核桃坪趙公福地康養旅游基地、綿虒大禹農莊生態經濟莊園為代表的集醫療、文化、膳食、運動、休閑于一體的1000平方公里生態康養基地。
2015年以來,為做活假日旅游市場,打造陽光谷地休閑健身品牌,汶川縣陸續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康養文化旅游季活動,“問道祈福趙公山·迎新登高福滿園”、 “美食飄香鷂子山·鄉愁留客養生堂”、水磨鎮“仁吉喜目花谷”等康養健身活動主題,吸引了各地游客到汶川康養、休閑、游玩。在逐步形成了“生態汶川·康養福地”的區域旅游整體形象后,2016年,汶川縣在鞏固提升三江鷂子山養生堂、漩口趙公福地、水磨仁吉喜目花谷3個生態經濟莊園的基礎上,還將新建三江席草村、水磨牛塘溝村、漩口安子坪村、映秀張家坪村、威州雙河村、雁門蘿卜寨村、龍溪聯合村等7個生態經濟莊園,意欲輻射帶動周邊40個村整體聯動發展。讓游客在汶川的每一個區域都能感受到特色康養帶來的魅力。為此,汶川縣緊扣“吃住行游娛購”旅游六大要素,堅持文化與生態康養相結合,堅持產業與生態康養相結合,堅持環境與生態康養相結合,堅持精準扶貧與生態康養相結合,通過“多元”發展積極推進汶川生態康養品牌打造。
川西北特色生態康養目的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汶川縣始終秉承綠色生態理念,立足全縣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深厚的歷史人文內涵,不搞人造景觀,而是依山就勢、依園就景,突出當地生態景觀優勢和民族文化特色,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體驗得到深厚藏羌文化內涵的康養生態旅游目的地。依靠生態地域優勢,發揮溫度、濕度、空氣潔凈度、森林綠化度和農產品有機度等“五度”優勢,深挖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蘊,精準承接都市人渴望休閑康養、潤心洗肺、回歸自然的消費升級需求,加快推進生態康養項目建設,打造有機生態農產品品牌和以鮮果采摘游、農村自駕游為賣點的體驗式旅游經濟。以水磨、三江、漩口為代表的生態康養游,以綿虒、龍溪、雁門為代表的民俗文化游,以大禹文化節、櫻桃節等節慶為代表的鄉村體驗游。不斷開發豐富康養旅游體驗主題,以獼猴桃園、甜櫻桃園基地為重點,增設耕地種菜、現場采摘,開展耕作農莊、茶山氧吧、原生態體驗園、跑山雞飼養園等康養旅游體驗活動,此外還積極研發飲食養生項目,研發養生菜譜31種。多元化的康養內涵共同構成了豐富厚重的汶川康養旅游主題,給了游客一個不得不留下來和離不開的理由。
汶川依托資源優勢,以“陽光谷地·熊貓家園·康養汶川”為主題,大力發展全域康養旅游,全力打造川西北特色生態康養目的地。“康養旅游”已經成為認識汶川、體驗汶川新的關鍵詞。幾年里,汶川縣先后榮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縣、“十一五”四川省鄉村旅游發展先進縣、四川省第二批旅游標準化示范縣以及四川省旅游強縣等稱號。
為把汶川建成環境優美的幸福家園,汶川縣還將深入推進全民健康示范縣和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加快公共衛生、健康教育、健康環境、健康保障四大重點領域標準化建設體系。持續推進全民免費體檢、移動診療服務、健康素養行動、全民健身行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慢病防控、全民健康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等工作,著重提供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全面實施全民健康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在國內率先形成系統的全民健康公共服務標準化理論體系;著重打造宜居宜業的健康環境,圍繞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和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兩大工程,構筑健康、文明、和諧的生態宜居體系;著重倡導豐富多彩的健康生活,促進群眾更新觀念,培養文明健康生活習慣;著重弘揚以人為本的健康文化,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汶川,已然駛上“川西北特色生態康養目的地”的快車道!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