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羌塘草原
2016-10-26 來源:中國西藏網 作者: | 分享: |
羌塘是那曲地區首府所在地,獨特的藏北風光和民俗風情強烈地吸引著眾多旅游者,每年一度的賽馬節已成為這里最隆重的民族節日。青藏、黑昌、黑阿公路在此相匯,使這里成為藏北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
從安多到那曲有130公里的路程,高度下降200米,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那曲,藏語意為“黑水”,又稱之為“羌塘”,意為“北部的草原”。從那曲驅車途經當雄、羊八井,只需360公里就可以到達青藏鐵路的終點站——拉薩。
羌塘草原
這里有藏北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黃教寺廟——孝登寺和扎西桑典林尼姑寺;作為西藏最大的牧區,這里不僅盛產全西藏質量最好的酸奶等奶制品;還有貨真價實質量上乘的傳統手工編織地毯卡墊;當然這里的牛羊皮質量也是最好的。位于雪線4500米以上的海拔,這里的山坡、溝谷以及大面積的草場環境成為雪域高原最珍貴的冬蟲夏草盛產地,因而這里還是整個西藏乃至青海、甘肅、四川等地藏區蟲草最大的交易市場。
草原美景
牧區醇香的民風?
在青藏鐵路西藏沿線,那曲的海拔低于安多,高于當雄和拉薩,如若能適應這里環境和海拔高度,可以說走遍西藏就基本不會有什么問題了。
如今的那曲,寬寬的馬路,現代化的建筑和各種賓館飯店比比皆是,城鎮規模近些年來有了飛速發展。當地人告訴我,在那曲,想住什么樣條件的賓館旅店都有,想吃什么口味的飯菜都有,什么火鍋城、海鮮城,燒烤店,粵菜、魯菜、東北菜、江浙風味等等,內地有的這里幾乎都有。不過任何風味在這里由于高原缺氧,味道多少都會有一點兒變化。
夏季羌塘
在那曲,最迷人的就是羌塘草原、成群的牛羊以及草原上游牧的人家;當然也少不了要品嘗牧區味道純正的自釀酸奶和香噴噴的糌粑,購買一點冬蟲夏草甚至純羊毛手工地毯;此外一定要去朝拜一下藏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孝登寺,因為這是自青海格爾木進藏以來,青藏鐵路和公路沿線所經過的惟一寺廟。
在藏區,各地寺廟都是集當地歷史、建筑、文化、藝術、雕塑、繪畫、財富于一體的珍寶館和博物館。孝登寺位于那曲鎮中心,始屬寧瑪派,后改宗格魯派。
孝登寺創建距今已近200年歷史。這里過去是拉薩色拉寺在藏北的最大的寺院之一,“孝登”意為祈福、延壽、禳災、經仟等佛事活動的尊稱。
隨著當地的風俗,我們敬畏地脫帽走進了寺廟經堂,這里正在舉行每天例行的佛事活動。佛像前坐著幾排身穿絳紅色袈裟的僧人,他們彎腰打坐。整座寺廟傳出陣陣低沉的誦經和鼓樂聲……
感受藏北賽馬節?
那曲歷史悠久,明確見于史料最早的便是古老的象雄政權,在漢文史籍中,稱之為羊同。
1269年,忽必烈派員在這一帶設置驛站,其中在前藏設置驛站7所,驛道穿越今那曲及當雄一帶,并派蒙古軍屯駐藏北。自此之后的各朝各代,那曲就一直處于重要的戰略位置。
同世界眾多游牧民族一樣,藏民族世代與馬為伴。民間傳說,馬是天上的神鳥與地上的猴子結合而生,因而,縱馬揚鞭之時猶如風馳電掣。
生活在高原特殊自然環境中的人們尤其是在藏北牧區,馬對于牧人更是形同手足。他們的生產生活一切行動離不開馬匹,昔日從事艱苦的征戰更離不開馬匹。由此,藏族先民們自原始時期就對馬產生了深厚的情感。漫長的歲月,馬甚至被人們神圣化、神靈化。因此,在所有民間傳承的藏族節日中,以賽馬和比武的方式決定部落命運和部族頭領,在征戰頻繁的遠古年代就已屢見不鮮。所以,賽馬節也是馬的節日,是書寫和延續草原歷史文化傳奇重要而古老的傳統。
每年8月,是藏北草原一年之中最美麗的季節,也是草原的主人們舉行最為隆重的民族節日之時。
那曲賽馬節
我曾有幸參加過兩次賽馬節,可以說這是藏北最喜慶熱鬧,最美麗隆重的草原盛會。它不僅是當地的民族節日,也是旅游的最佳時機,只有此時,我們才能真正了解這個民族,感受他那特有的民風、性格、習俗和豪爽、勇猛、樸實、善良、熱情。每到賽馬節時,如厚厚綠色毛毯般空曠的草原,瞬間就會變成一座名副其實的草原帳篷城。
為了一年一度的節日,辛勞了一年的藏北人,早早從方圓幾百公里的各鄉各鎮,趕著牛羊,馱著帳篷,帶上青稞酒、酸奶子等食品,以及圖案美麗的帳篷、卡墊,身著艷麗的民族服裝,佩戴著祖傳的各種珍寶和最值得炫耀的珠寶飾物。在藏北,人們十分看重服飾掛飾,那是一個家族、一個家庭財富的象征。那些服飾,有金有銀,有虎皮、豹皮,價值幾萬,十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真乃價值連城。人們或騎馬或開車,一路踏歌從四面八方涌向賽場。成千上萬質地各異、花色各不相同的帳篷,如同天外來客,幾乎在一夜之間擠滿了那曲賽馬場四周,直至連成一片蔚為壯觀的“帳篷城市”。
賽馬節上,牧民白天觀看騎士們的賽馬、馬上射擊、馬上拾哈達、賽牦牛、拔河、抱石頭等各種比賽和馬術表演以及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晚上則聚在一起圍著篝火唱歌跳舞,喝茶飲酒。賽馬節期間,整個草原變成了歌舞的海洋,比美的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