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秘境毛兒蓋
2019-01-31 來源:阿壩日報 作者: | 分享: |
?
?
?
?
?
?
?
?
探求大美,游者無涯;行游天下,行者無疆!
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處屬于自己的秘境,宛若心中的“香巴拉”。 趁著年輕、趁著有激情,能感動,暫時拋卻網絡、麻將、咖啡館的生活,踏上旅途,去尋找游者的價值,去尋求屬于自己的秘境“香巴拉”!
在秋季黑水千里彩色走廊和大唐松州之間,有一路風景,大美景致,卻游者罕至,這里“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這里“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這里“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古剎輝煌千載梵音流逸韻,層林盡染草原秋色展新圖;讓得天高君行早、林彩客去遲,堪稱“秘境”。本報記者帶你來進行一次毛兒蓋秘境穿越,領略不一樣的美景與風情!
■周旺波 葉其軍
清晨7時許,從黑水縣城出發,經紅巖鄉到毛爾蓋電站,從電站大壩進入松黑路,再繞著電站水庫上行,水庫邊上山體松軟,滑坡垮方較多,路況較差,但基本具備雙車道雙向通行能力。沿毛兒蓋河上行,到扎窩隧道前有一路口,左邊進隧道前往毛兒蓋,右邊前往知木林鄉到卡龍溝。
9時許,我們經過扎窩隧道前往卡龍溝,沿途路況較好,雙車道柏油路,道雖不寬但車少人稀,這一段便是傳說中的六十里彩林,滿山的樹木色彩層次豐富,淺綠、油綠、淡黃、橘紅、鮮紅……猶如油畫般厚重飽滿,在最美的季節遇見了最美的彩林,實乃人生一大幸事。陽光照射到峽谷底,偶有一米陽光灑在沿途的路上,頗有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從達卡龍鎮到知木林鄉,再到卡龍溝景區口才蓋村,沿小黑水河上行,邊走邊玩,彩林深處又是另一種意境,周邊的山上色彩斑斕,山上的色彩越來越艷麗,時不時有牛馬路過,藏香豬滿地亂跑,又或是慢步而行的藏族老人,悠然自得,多了一份從容,少了一絲焦燥和匆忙。
到達卡龍溝景區口才蓋村,這里有二三十戶人家,座落于山溝里相對開闊的小壩子,小黑水河從村子中間流過,我們預定了在興華酒店午餐,才蓋村幾乎家家都是有接待能力的藏家樂,房間均價在60—220元,(團購價50元左右)。主人澤朗家的客廳寬敞大氣,裝修精致,墻上放著各種銅鍋銅盆,柱頭房梁描繪得金壁輝煌,大多數藏族家庭都喜歡購置各種銅具、銀具、金器等,以體現自家的富有。
進景區大門后,行駛三四公里便到了景區公路的盡頭。景區里異常寧靜,除了我們就只剩下風景和鳥鳴溪流聲,那種安靜和空曠讓人感覺有幾許寂寞。因為期望找尋一位當地向導,我們在山腳下等待,陸續有觀光車送來游客。當帥氣的藏族小伙子達拉玖到來后,我們一行跟隨他沿著木棧道登山,開始了景區游覽,從海撥2800多米的山腳,向著海拔3650米的山頂出發。
一路溪水潺潺,原始森林密布,積滿白雪的山峰就在頭頂,因為時間尚早,棧道上鋪滿了霜,顯得有些濕滑,筆直的松樹聳立在悠遠的碧空之下,樹枝上的松籮隨著微風輕緩飄搖,鈣化瀑布雄渾大氣,轟鳴之聲與周遭的寧靜竟渾然天成;海子里的枯樹橫七豎八地堆砌著,水清澈見底,色彩斑斕,在陽光的照耀下斑斑駁駁地跳躍著,令人恍惚。鈣化巖金黃耀眼,與海子里的冷色調互為補色,卻又相映成趣。濕地苔蘚此起彼伏,活潑地昭示著它們生命的存在。偶有新修的漂亮玻璃小木屋供游人歇腳,頗有小黃龍的感覺。只是高海撥地區跋涉艱難,景區無纜車,全靠雙腳行走,建議體力較差的游客騎馬上山。
藍天白云下,越往上爬,視線越是開闊明亮。來到景區中段的“仙池盆景”時,山下秀美的自然風光盡收眼底,三步一小景,九步一大景,雖然很累,但越往上走就有越多的驚喜在等著你。再優美華麗的語言,此刻也顯得蒼白;再高檔的單反,此刻也拍不出美景的精髓。 因為時間不足和同行長者體力不支,我們沒有再繼續向上走,聽導游達拉玖介紹,上面還有高山石林、苔蘚彩池坡、神水金坡、鈣華溶洞等景點,無奈,只好帶著對美景的不舍慢慢下山。
沿途,帥氣的藏族小伙達拉玖和他的伙伴給了我們很多幫助,相信猶如仙境般美麗的卡龍溝,有這群善良友好的藏族朋友世代守護,一定會有更多的游客前往,今后也一定會建設得更加美麗。
中午,我們回到興華酒店,老板澤朗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午餐,其中有一道菜叫“手掌參燉雞”,在阿壩多年的我居然不認識手掌參,問了度娘才知道,手掌參又稱手參、掌參、手兒參、佛手參,為蘭科植物手參或粗脈手參的塊根,系青藏高原稀有藥材,生長在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灌木叢中,因為外形像手掌而得名,是一種藥用植物。功能:止咳平喘、益腎健脾、理氣和血、止痛。主治:肺虛咳喘、虛勞消瘦、神經衰弱、腎虛腰腿酸軟、久瀉、失血、帶下、乳少、跌打損傷等。澤朗告訴我們,他家在銷售手掌參,市價120元/斤。
吃過午飯,我們從才蓋村出發,返回到知木林鄉,探尋傳說中的“阿爾麥多聲部”和古老的“吻禮”之地。
阿爾麥多聲部類似于羌族多聲部,以二聲部民歌為多,次為三聲部、四聲部民歌,分為喜悅性歌曲和悲歌兩大類,它具有最原始、古老、無樂器伴奏的演唱表演形式。歌詞內容豐富,涉及歷史、季節、喜慶、祭祀、婚嫁、農事等方面,音樂古樸典雅、抑揚頓挫、奔放激越,曲調由低到高直至演唱者無法再高時,突然來一個四、五、八度音程的大幅度下滑。多聲部民歌生動地反映了當地群眾的生活狀況、勞動場景和內心世界。
得知我們的來意,熱情的當地群眾為我們表演了多聲部演唱、卡斯達溫舞蹈和古老的“吻禮”。經了解得知,當地“吻禮”一般在卡斯達溫舞蹈最后,男女逐一嘴對嘴相互親吻,迎接出征歸來的“英雄”。攝影、攝像、合影……我們在知木林木都村流連了整個下午,天色漸晚,在夕陽的余暉中我們盡興而歸。
夜色如水,本以為在才蓋村,告別了網絡、麻將與咖啡的我們能很快陷入沉睡,但熟悉的鍋莊音樂聲打破了夜色的沉靜。一群來自都江堰的游客在興華酒店點了烤全羊,并邀請當地群眾搞起了藏羌風情歌舞烤羊晚會。優美的樂曲旋律彌漫在夜色中,男男女女圍著篝火跳起鍋莊。這是久居鬧市,勞神案牘的都市人難得一見的場景。跳動的火焰、歡聲笑語伴隨著烤全羊令人垂涎的香味,讓寒冷的他鄉之夜變得歡快、明朗而溫暖。
次日清晨,我們七點半到卡龍鎮吃了早飯,原路返回到分路時的扎窩隧道,沿毛兒蓋河上行,經過西里村,扎窩鄉,晴朗鄉。從紅軍大峽谷穿行,前往松潘縣下八寨鄉、上八寨鄉到毛兒蓋寺院附近的索花村。此行穿越兩百公里鄉道,僅在晴朗鄉有一處私人加油站,扎窩隧道到索花村全程基本沒有條件稍好的食宿提供,路過的村寨偶有一兩家餐館,但無特色餐館。建議前往的朋友加滿油后再出發。
毛兒蓋河峽谷沿途風光秀麗,養眼養心,空氣清新,彩林也美輪美奐,不輸黑水縣成名已久的奶子溝。全程路況不錯,局部垮方水毀,快到索花村前有五公里碎石路,路況較差,有不少坑哇,SUV通過無困難,轎車的通行對駕駛員的技術與仔細程度有很大挑戰,能勉強通過。
沿途的車輛較少,這里山廣人稀,稱為秘境也顯得名正言順。特別推薦的是距離黑水縣城約60公里的晴朗鄉仁恩塘村仁恩塘濕地景點,這里民風淳樸,風光秀麗。村落、耕地、木柵欄圍成的路徑后面,占地100余畝的濕地里,夏天里梭魚草遍地盛放著紫花、秋天滿地鋪滿金黃,是攝影者的天堂,更是田園和大草原風光的濃縮版,堪稱“世外桃源”,是秘境穿越中真正的“秘境”。
在下八寨鄉,有沙窩會議會址,紅軍長征途中,沙窩會議的召開在毛兒蓋會議之前,會址其實就是一戶藏族民居。老房子已由當地政府征用,修建了一人多高的圍墻,民居前面是一個近兩百平米的混凝土壩,一道大門只能進人,不能停車,會址門前停車位有限,不占用村道的情況下僅能停2—3輛車。
海撥3500多米的索花村有一座毛兒蓋寺院,寺院擁有桑木旦大師故居、陳列館、嘉木洋活佛寢宮等名勝,同時也是紅軍長征毛兒蓋會議的會址所在,只是原有的會址已燒毀,新修起了一幢漂亮的大殿,僅在原處建了一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阿壩紅軍長征遺址——毛兒蓋會議會址”的石碑以作提示。
寺院在一座山丘上,規模龐大,上山后里面四通八達,有不少分支小路通往各個大殿。寺院建有不少的轉經筒,為當地藏民祈福轉經使用,每當看到年邁的老奶奶弓著背嘴里念念有詞,虔誠地轉著每一個轉經筒時,心里總會生起一陣敬畏。寺廟已有好幾百年歷史,金碧輝煌,氣勢雄偉,大氣磅礴,由多座獨棟大殿組成,作為一個開放性寺院,寺里的喇嘛非常好客,他們熱情地邀請我們參觀各殿內部,并與我們閑聊家常。我們在寺院游覽一圈耗時近2個小時,寺院旁的寺管會有賓館可以提供住宿,價位在120左右。
從毛兒蓋寺駛出,30公里左右到達草原鄉,因為公路沿線多山丘,未能領略到秋日那草原遼闊深遠的畫意,但這里是紅軍長征進草地的第一站,作為重溫紅色文化、重走長征路的點也頗有意義。
繼續前行,經過曲登橋,這里有未開發的溫泉,當地群眾多在溫泉中“天浴”。經過一番打聽,確定大致位置后,我們踏上尋找溫泉之路,在曲登橋向紅原方向的阿木河公路前進約2公里,我們找到了第一處位于河中的溫泉噴發點。11月的草原鄉,部分河邊已經出現冰凌,但此處有溫泉噴發,能見到河灘上一直著冒氣泡,用手摸河水也不冰冷。當地藏民在灌木上掛了哈達,很好辨認。
沿河順流而下,在灌木林中艱難穿行,前行了大約2公里左右都未能找到天浴場所,只發現一處硫磺氣味十分濃郁的濕地上冒著溫泉。這時的天空下起了雪,那雪甚是突兀,說來就來,洋洋灑灑地,將整個天地變得朦朧潔白,卻也是來去匆匆,半小時后,大地剛鋪上的銀裝就云消霧散,一切都好似一場夢幻。
沒有找到溫泉,正在我們帶著遺憾決定返程時,巧遇兩位10多歲的當地小姑娘正趕著牦牛走來,在她們的帶領下,我們從冒著硫磺氣息的濕地翻越了一個小山坳,就到達了“天浴”溫泉處。天賜溫泉,來到這里,幸福無以言表。
洗完溫泉回到正路,從曲登橋出發經過臘子口到燕云鄉,經紅扎鄉、紅土鄉、小姓鄉駛往鎮江關,這一段行程,路況全程為水泥路,兩車道,沿途鄉鎮居民較多。鄉鎮均有鄉村面包車通行,餐館林立,商業發達,但由于此路段森林植被豐富茂密,雨水較多,道路常因塌方或洪水毀壞,SUV通行順暢,轎車慢行可順利通過。
值得一提的是,紅軍長征時曾在臘子口山有幾場戰役;紅土鄉,傳說是當年樊梨花斬楊凡之地,血灑大地,土壤呈紅色;而紅扎鄉,盛產咂酒和藏香豬,如果你愛好藏族美食,可以在這里多多停留,進入藏家大快朵頤;小姓鄉有“華夏原音、千年古歌”——羌族多聲部,是著名的羌族多聲部“畢曼組合”的家鄉,這里成立了羌族多聲部協會,有專門的場所練習羌族多聲部的歌舞,如果你喜歡藏羌文化,可在這里停留體驗。
到達鎮江關后,駛入松潘到茂縣的國道213線,路寬平整。這次毛兒蓋地區秘境穿越,在這條線路上耗時三天,收獲了很多驚奇、驚喜,路途雖然崎嶇,但我相信,隨著黑水、松潘兩縣旅游的不斷開發和發展,這條線路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成為炙手可熱的自駕游經典線路。
下期,我們將對各個景點進行詳細推介,敬請讀者朋友關注。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