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繪長卷 大美阿壩迎客來—阿壩州全域旅游發展紀實
2019-07-26 來源:阿壩日報 作者:鄒陽 | 分享: |
羌村新貌催詩韻,藏寨古風映畫廊。
以山為骨,以水為魂,如今的阿壩已然成長為川西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豐富的旅游資源、良好的對外形象在中國版圖上熠熠生輝,成為國內外游客心中的“詩和遠方”。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旅游業是新興產業,方興未艾,要像抓“廁所革命”一樣,不斷加強各類軟硬件建設,推動旅游業大發展。2017年,“全域旅游”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上升為國家重要戰略并成為全國旅游業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
旅游業是阿壩州的支柱性產業,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乘勢而上,緊緊圍繞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目標,以優化旅游布局結構為重點,全面構建“全域、全時、立體、多元”生態文化旅游格局,推動全州旅游產業提檔升級。
回顧阿壩州旅游業發展之路,從九寨黃龍景區“一枝獨秀”,逐步發展成集羌山、藏寨、草原、冰山、溫泉、長征等多種旅游元素全面開花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旅游產品日益豐富,旅游服務顯著提升。旅游業正成為撬動阿壩州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支點。
頂層設計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當下,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已成為拉動經濟發展、培育發展新動能的生力軍。
對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追趕超越關鍵時期的阿壩來說,實現旅游產業全景化、全覆蓋,構建資源優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科學旅游系統是全州旅游轉型升級,挖掘發展潛力的重要抓手。
州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明確提出,阿壩只有做大做優旅游業,構建“一屏四帶、全域生態”“四向通道、全域拓展”“三地共建、五業同優”新發展格局,這盤棋才能“走活、下贏”。
全域旅游,勇當其先。巍巍高山、青青草原促進了藏、羌、回、漢多民族文化交融,孕育出豐富的文化內涵,記載著這片熱土悠久的歷史。巴西會議舊址、兩河口會議舊址等紅色文化資源,鐫刻下共產黨奮斗在長征路上的足跡;文成公主雕像、松州古城在民族交流互通的歷史舞臺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得天獨厚的人文、自然優勢使阿壩州在全域旅游發展的快車道上駛在前列。
自2016年阿壩州被列入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后,歷經艱辛,但阿壩州從未停止對全域旅游發展的探索、實踐。在全域旅游發展、示范區創建征程中,阿壩州以災后恢復重建為契機、以全要素均衡發展為基礎、以向先導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振興為目標,全力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
“要優化旅游布局結構,要做靚阿壩旅游名片,要提升旅游供給品質。”針對當前旅游發展新形勢,阿壩州提出了“加快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早日建成國際生態文明旅游目的地”的響亮口號。
藍圖已繪就,規劃更明確,阿壩州吹響了新時代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
生態為本譜寫綠色暢通旅游新篇章
“這里藍天白云、空氣清新,還能品嘗藏族特色美食,太愜意了。原本打算今天回程,但被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臨時決定再住一晚。”在紅原縣俄么塘花海景區,來自綿陽江油的游客劉燕告訴記者。
生態美則阿壩美。作為四川乃至西部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作為長江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和國家劃定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綠色發展是阿壩州的立州之本和發展生命線。“阿壩經濟發展不僅離不開生態,而且高度依賴生態”的道理,阿壩兒女牢記于心。
“這幾年,來紅原旅游的人越來越多。”騎馬、吃手抓肉、喝奶茶、睡帳篷、看星空,體驗草原民俗風情,備受游客青睞。紅原縣龍日鄉龍日村牧民旦真看準了鄉村旅游業發展前景,開辦了“牧家樂”接待游客。
“現在靠發展旅游每年收入6萬元左右。”有了穩定收入的旦真切身感受到生態環境變好帶來的紅利,真正把“美麗資源”轉化成了“美麗經濟”。
位于黑水縣沙石多鄉楊柳秋村的旅游景點雅麥湖曾經是當地一個砂石堆放點,遇到大風天氣就漫天灰塵。為推進旅游產業綠色發展,黑水縣下狠功夫將曾經的砂場打造成集自然景觀觀光、民俗文化欣賞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微景觀”。
得益于“微景觀”的打造,楊柳秋村村民澤朗加瑪在雅麥湖停車場擺了個小攤,賣燒烤和土特產品。“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可以掙六七千元,比在家種地強多了。”澤朗加瑪高興地說。
隨著生態環境日益改善,在阿壩州像旦真和澤朗加瑪一樣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的群眾越來越多。藍天白云、青山碧水正逐步成為阿壩旅游產業發展新引擎。
優化設施打造舒心優美景區新環境
“8·8”九寨溝地震后,四姑娘山、達古冰川、畢棚溝、花湖等景區成為支撐阿壩州旅游產業蓬勃發展的新支點。隨著游客對旅游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景區環境改善已然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為給廣大游客營造舒適的旅游環境,近年來,阿壩州始終把打造優美景區環境作為發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內容,不斷加大景區環保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各景區景點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全州旅游配套設施和接待能力不斷提升。
“這里的廁所干凈衛生,給人舒適的感覺,讓出外旅行的心情變得更好了。”從成都來達古冰川旅游的張璐丹女士對景區內綠色生態新型水循環式一體化環保廁所給出了好評。
7月的若爾蓋花湖生態旅游景區游客爆棚,正在建設的游客服務中心主體建筑已經完工,一樓已正式投入使用。電子屏上滾動播放著宣傳片,警衛室、衛生室、母嬰室、休息室、咨詢臺等設施一應俱全,生態停車場在保留基本功能的基礎上進行大面積綠植,為游客提供了一個優美而舒適的旅游環境。
走進畢棚溝景區,干凈整潔的棧道和柏油路穿梭在美麗的山水之間。“我們日常巡察的時候,不僅要負責排除火災隱患,還要檢查負責區域內的環境衛生。”畢棚溝景區巡護員陳新告訴記者,每天早上,他都會和同事們準時在景區內巡察,讓遠道而來的游客有更好的旅游體驗。
全域旅游的高質量發展帶來可觀的旅游收入。去年,全州接待游客2369.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66.7億元。
美麗阿壩詩韻流淌,全域旅游揚帆遠航。一組組數字、一項項成績見證著阿壩州旅游業前進的鏗鏘腳步,書寫著全州旅游業進入全新發展時期的輝煌篇章。在全州各族干部群眾的不懈努力下,這片山河定會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成功創建指日可待。
原標題:綠水青山繪長卷 大美阿壩迎客來—我州全域旅游發展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