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藏文化 旅游“心”體驗
2019-08-28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作者: | 分享: |
在德吉藏家,游客在學習制作藏香。 記者 孫文娟 攝
旅行
可以是穿著美麗的藏裝跳鍋莊
可以是住在藏式民宿里數星星
可以是喝自己親手打的酥油茶
旅行,從來不是打卡拍照、到此一游
旅行,應該源于內心欲求的真實
——記者采訪感言
秋日清晨,薄霧籠罩在易地扶貧搬遷后的波瑪村,漫步其中,仿佛置身在世外桃源。
像素日一樣,今天一早,巴桑占堆一家就忙著收拾庭院、打掃衛生,精心布置著自家的民宿。他家被評為了德吉藏家最受歡迎的六戶“最美民宿”。
“現在,我吃上了‘旅游飯’,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要把自己家的民宿辦成‘最美的民宿’,吸引更多游客進村體驗原汁原味的藏家生活習俗。”巴桑占堆笑著說。
在位于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乃瓊鎮波瑪村5組的德吉藏家,游客可以體驗藏家習俗,穿藏裝、打酥油茶、做藏香、跳鍋莊,入住藏式民宿……這種基于文化民俗的體驗式旅游,是文化旅游產業向縱深推進的標志之一。
德吉藏家易地扶貧搬遷旅游可持續發展項目通過政府+企業+合作社“三位一體”的合作模式,將生活資料轉化為生產資料,打造“家店合一”的新型民宿,實現居家就業、原地脫貧。
德吉藏家精品民宿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位于象雄美朵生態旅游文化產業園區內,緊鄰國道109線、青藏鐵路,是前往納木錯、羊八井的必經之所。德吉藏家的運營負責人蔣曉麗說:“我們以藏家民宿為主,通過整合、打造,形成了集民宿體驗、特色餐飲、觀光游覽和休閑購物等于一體的旅游目的地,滿足了‘吃住行,游購娛’的旅游要素。”
自2018年5月運營以來,已接待游客4萬余人次,總產值近400萬元;同時,項目通過就業,農副產品、手工藝品銷售和民宿運營分紅等方式,村民實現了勞務性收入、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的同步增收,直接帶動了當地100戶408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脫貧鞏固和可持續發展。
讓游客在體驗到傳統藏家民宿的同時還能暢游花海、探尋象雄遺跡等。蔣曉麗說:“通過在產業上的功能互補,促進當地觀光農業和傳統手工業發展。著力打造新的民宿旅游模式,通過逐步打造,成為西藏最具魅力的文旅扶貧示范項目。”
在民族特色文創體驗月主題活動現場,每一位遠道而來的游客都能在傳統民俗中發現全新的味道和感受到別具一格的體驗。
“老師,歌曲《天路》中唱到的青稞酒酥油茶會更加香甜,但我們品嘗到的酥油茶為什么是咸的呢?”在酥油茶道體驗區,這里早早就被一群來自江蘇蘇州的小朋友承包了。他們跟著老師一起學習熬制酥油茶和用木桶打酥油茶,聽老師講酥油茶的故事,這對他們來說一定是這趟旅程中最有意義的體驗。
藏香作為藏文化的代表,其手作體驗區也聚集了很多游客來此親身動手體驗,制作出這份來自西藏的禮物,送給自己或送給親朋好友。“以前一直不知道藏香是怎么制作的,今天跟著老師學習后發現原來藏香還可以捏制出很多不同的形狀,這種體驗太有趣了!尤其是有一款獨具特色的香爐,香在上面燃,煙在下面冒,很有靈性也很有禪意。”游客張悅告訴記者。
在遠處的帳篷里,還有藏文書法體驗、藏面具制作體驗、新派藏餐體驗、篝火鍋莊體驗等豐富多彩的民俗體驗活動,也吸引了廣大進藏游客的參與。
正在從事藏面具制作的格桑羅追告訴記者:“我的老家在山南,在這里我們見到了大世面,每天教許多游客現場制作面具,收入也增加了不少,每月都能掙到4000多元錢,對于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這樣的活動真是太棒了”“今天真是收獲滿滿”“乘興而來,不虛此行”……民族特色文創體驗活動讓游客們大飽眼福和口福。
“西藏美味的甜茶、淳樸的民風,配上晚上能看星星的房間,這里的一切體驗簡直太棒了。我一定要把德吉藏家納入旅游線路來規劃。還會給家人、朋友介紹在西藏有這么一個好去處。”來自寧夏的游客張向陽在居住過德吉藏家后樂呵呵地說。
“參觀非遺體驗區,在百姓家中品嘗地道的酥油茶和土特產,與當地居民在廣場上跳鍋莊,這些都是游客來我們藏家民俗民宿旅游時可以享受到的獨特體驗。”一名德吉藏家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