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區首個聲音微博物館在理塘縣建成
2019-08-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忠俊 葉強平 | 分享: |
喜馬拉雅之聲微博物館在理塘建成。大刀 攝
19日,四川藏區首個聲音博物館——喜馬拉雅之聲微博物館在該省理塘縣建成。
據了解,喜馬拉雅之聲微博物館位于理塘高城鎮德西一村村民活動中心普通的兩層藏式民房,這里曾是理塘寺院下古老的村落,歷史最少可上溯至明代。清代到民國時期,這里是繁華的集市。
一名游客正在喜馬拉雅之聲微博物館聆聽美妙的音樂。大刀 攝
走進喜馬拉雅之聲微博物館,你可以觸摸樂器,聆聽馬蹄之聲,觀看理塘音樂視頻,解讀西藏的古樂譜。有些樂器來自當地民間,有些來自拉薩以及藏區各地。從寺院門前的古老鈴鐺,到小巧的達瑪鼓和喜馬拉雅頌缽。黃銅或者骨質的質感,精美的雕刻,歷經滄桑的傷痕,都體現出完美的藏區風格。
工作人員正在現場演示樂器的聲音。大刀 攝
微博物館里的樂器如同一部有聲的藏地地圖。牛鈴和馬鈴震蕩在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的赤紅色干熱河谷中。曼陀鈴和弦子是屬于康巴的聲音。鷹骨笛昭示著草原的傳統。扎念又叫六弦琴,是日喀則直至阿里等后藏居民的最愛,進入拉薩后,與串鈴、揚琴配合,即成為古典的宮廷和室內音樂囊瑪甚至卡爾魯的弦律,優雅地伴隨著拉薩人的生活。還有珍貴的樂譜,用曲線的形式將聲音的高低形象記錄下來,再用口傳心授的方式做輔助,由于時間磨礪,現在很難再看到這種古老傳統的樂譜,但很多藏區寺院里至今還保留和流傳。為了打造喜馬拉雅之聲博物館,理塘縣還邀請了藏區乃至國內一流的藝術家們。
游客現場聆聽觀看感受音樂的魅力。大刀 攝
“寶寶啊,快睡吧,等你長大了,媽媽給你的馬買黃金配飾,等你長大了,媽媽給你的馬買翡翠配飾。”這是一首關于母親的搖籃曲,勾起了不少人兒時的回憶。“為什么是聲音?因為聲音是喜馬拉雅之魂,也是文明的種子,承載著巨量的文化記憶。”理塘縣文旅體投資公司總經理杜冬稱,打造喜馬拉雅之聲微博物館,就是想用‘聲音’的方式保存藏族寶貴的文化記憶,讓遠行的藏族人聽到故鄉的呼喚,讓游客體驗藏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