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來對話三十國漢學家:希望將美好帶給各國讀者
2019-08-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應妮 | 分享: |
2019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阿來21日應邀出席“故事溝通世界:阿來對話三十國漢學家”活動。
作家阿來。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一開場阿來的一番話就和在座各國漢學家拉近了距離——他風趣地表示自己也是個“譯者”,從事文學寫作三十年來,每一次寫作實際上也經歷了一次翻譯的過程,從藏語方言,到藏語普通話,再到中文普通話,這也是在腦海中的一個翻譯過程。
阿來的《塵埃落定》《空山》《格薩爾王》《遙遠的溫泉》等多部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日、意、俄等二十余種語言,在世界被廣泛翻譯和傳播。
“很多讀者說,我的作品中有一些普通話中不常見的表達,比如‘愿你面前的道路是筆直的’。這其實是藏文中的一種祝福方式。因為西藏多山,道路大多彎彎曲曲,很少有筆直的道路。人也一樣,一生多半坎坷?!改忝媲暗牡缆肥枪P直的’實際上就是祝愿對方,一帆風順?!?/p>
阿來的新作品《云中記》是被漢學家們提得最多的作品。這部長篇小說取材于2008年汶川地震。故事發生地在云中村,一個300多人的藏族村落發生地震后,傷亡多達100余人。災后,在政府的幫助下,整村搬遷至一個安全的地方。然而,村里的祭師因為惦念死者,最終決定返回原來的村落,“照顧”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亡靈……
墨西哥漢學家羅豹鹿也在翻譯《云中記》,他很想知道阿來對于靈魂的理解。阿來直言,“我不確定有沒有鬼魂,但我希望有?!?/p>
汶川地震時,面對死難的親人,人們都悲痛欲絕,痛哭不止。當年在地震現場目睹種種慘狀的阿來,從那時起就不斷思考面對死亡的方式。“汶川地震中,我們經歷了一次偉大的生命洗禮,對生命、對死亡有了新的認識?!倍鴮τ谌绱酥卮髧烂C的文學題材,阿來足足醞釀了10年方敢動筆。
印度漢學家黎明則好奇為何要等十年。阿來解釋,地震剛結束時看見死亡,只能想到絕望。災后重建的過程中,讓受災的人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非常困難。例如一對夫婦失去上中學的孩子,他們可能想再要一個孩子,但在歡迎新生命的同時又會產生強烈的負罪感,好像生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忘記死去的兒子。同理,失去另一半的丈夫或妻子,在重新組織家庭后,都背負了對死去伴侶的記憶。
“如果震后第一天就寫,只會寫出單純的悲傷和黑暗。但是文學需要長時間的思考和醞釀。十年紀念的時候,我通過書寫文學,希望忘記災難的沉重。事實上,寫出來之后,沉重的記憶還在,但至少沒那么黑暗了?!?/p>
阿來說,從事文學創作的人,要從黑暗中尋找光明,從艱難中發現希望,要去發現人性中最偉大的地方?!拔蚁M柚鷿h學家們的翻譯,將這種美好帶給各個國家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