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改革60年 西藏文化產業年產值達46億元
2019-09-16 來源:西藏商報 作者:韓海蘭 | 分享: |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多年來,中央和西藏自治區政府全力保護和弘揚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使西藏文化事業實現了大發展、大繁榮,西藏各族人民享有更加豐富的文化生活。截至2018年底,全區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7.1%和98.2%;全區文化產業年產值達46億元。
文化事業大繁榮
基本實現各市(地)皆有圖書館
伴隨著一陣鼓聲,溫巴、甲魯、拉姆陸續上場。悠揚的唱腔、古樸的舞步、靈動的長袖……無不演繹著古老藏戲的神韻,展現著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戲唱腔的源遠流長。圍坐的觀眾早已拿出手機盡情拍攝,觀看藏戲的歡樂彌漫著整個公園。
演出期間,宗角祿康公園里已被圍得水泄不通,想要鉆進去拍張照片都得出一身汗。他們或盤坐在地上、或端坐在臺階木凳子上,或插縫站著、或在欄桿邊上趴著,更有小孩在父親的脖頸上騎著……為了看藏戲,人們不畏驕陽,不畏擁擠,遇到精彩處,笑聲、掌聲、喝彩聲此起彼伏。這就是2019年雪頓節期間,宗角祿康公園藏戲演出時的場景。
藏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劇種系統,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條件、生活習俗、文化傳統、方言語音的不同,藏戲擁有眾多的藝術品種和流派。藏戲起源于距今600多年前,被譽為藏文化的“活化石”。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經過多年發展,全區已有140余支民間藏戲隊。
藏戲只是西藏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一個縮影。60年來,西藏先后建立起勞動人民文化宮、拉薩及各地區電影院,成立了自治區歌舞團、藏劇團、話劇團、各市地民族藝術團和75個縣(區)藝術團、2400余支鄉村業余文藝隊等文藝演出團體,并且深入農村、牧區,為偏遠地區送去社會主義新文化。同時,文化產品日益豐富,打造了《洗衣歌》《逛新城》《太陽的女兒》《共同家園》《六弦情緣》《天路》等一批文藝精品。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民族歌舞《幸福在路上》《尋找香巴拉》等一批文化產業演藝項目取得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成為西藏文化旅游的靚麗名片。截至2018年底,全區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7.1%和98.2%。基本實現市(地)有圖書館、縣有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鄉有文化服務中心,每個行政村有文化室、農家書屋、電影放映室。全區文化產業年產值達46億元,國家、區、市(地)、縣四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園區)達234家。
逐年增加購書經費
西藏圖書館館藏資源不斷完善
除了文藝娛樂項目,西藏公共文化發展也實現了大突破。8月29日,西藏圖書館典藏部的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帶著圖書走進了軍營,為部隊官兵送去精神食糧。記者了解到,工作人員在出發前對車內圖書進行了更換和增加,此次活動新增加了100冊新書,能更好地滿足官兵的閱讀需求,為他們提供“足不出戶”就可借閱圖書的便利,這樣的閱讀服務,增加了官兵閱讀的持續性,進一步豐富了部隊業余文化生活。這樣的公共文化服務,在之前是完全辦不到的。
1996年,西藏圖書館正式向社會公眾開放,閱覽座位僅673個。截至2018年底,累計館藏量達40萬冊,中文圖書30余萬冊,藏文圖書4萬余冊,古籍1.5萬函,英文7330冊,日文1326冊,視障圖書3122冊,少兒圖書2萬余冊,報刊4.7萬冊,電子圖書14萬冊。西藏圖書館現有16個分館和170余個流動服務點,分館分別設在拉薩市外語學院、西藏唐卡畫院、拉薩市公安局監所管理支隊、自治區歌舞團、桑耶寺、自治區監獄等等;流動服務點主要分布在拉薩市各個便民警務站、書店、街道等處。
同時,自治區財政逐年加大對公共圖書館的經費支持力度。就購書經費而言,從最初的20萬元逐年持續增加,目前,西藏圖書館的購書經費達年200萬元,有力保障了社會公眾的閱讀需求。
隨著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的不斷完善,以及書吧、圖書角的增加,在西藏,讀書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習慣,更成了人們休閑時的一種選擇。全民閱讀的習慣已逐步形成,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公共文化發展帶來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