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19世界十大考古發(fā)現
2019-12-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 分享: |
圖為夏河丹尼索瓦人發(fā)現地——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白石崖溶洞。該遺址確定為青藏高原目前已知的最早考古遺址。(資料圖) 丁思 攝
中新網蘭州12月12日電 (記者 丁思)記者12日從蘭州大學得到證實,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蘭州大學和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學者領銜、多家境內外科研院所參與的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美國考古雜志《Archaeology》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fā)現,該研究也是本次世界十大考古發(fā)現中唯一的一項舊石器考古研究成果,也是唯一的一項來自中國的考古發(fā)現。
此外,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還入選了《Science》雜志評選的2019年十大科學突破,經過第一輪候選結果的投票,進入2019年十大科學突破前四名。該研究有望沖擊2019年最重大科學突破,最終名次將于12月19日揭曉。
2019年6月,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fā)虎帶領的蘭州大學環(huán)境考古團隊在會議上公布,夏河丹尼索瓦人發(fā)現地——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白石崖溶洞保存有豐富的舊石器文化遺存,包括大量石器和動物骨骼化石。(資料圖) 丁思 攝
2019年5月2日,該研究成果在《自然》雜志(Nature)在線發(fā)表。研究揭示,一件發(fā)現于中國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白石崖溶洞的古人類下頜骨化石距今已有16萬年,是除西伯利亞阿爾泰山地區(qū)丹尼索瓦洞以外發(fā)現的首例丹尼索瓦人化石,也是目前青藏高原的最早人類活動證據。
這件下頜骨是一位佛教僧侶大約40年前,從青藏高原海拔3300米以上的白石崖巖溶洞穴中發(fā)現的。這群難以尋找的古代人類——丹尼索瓦人在先前僅發(fā)現過幾件零碎的遺骸,所有遺骸都在西伯利亞南部的一個洞穴(丹尼索瓦洞)中發(fā)現,該洞穴海拔僅700米,位于白石崖喀斯特洞穴西北部,二者相距約2200公里(直線距離)。
圖為夏河丹尼索瓦人化石。(資料圖) 丁思 攝
在古DNA高度降解的情況下,研究團隊運用古蛋白質分析方法,通過分子學信息來判斷古老化石的歸屬。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序列蘊含了個體演化一些信息,盡管這種遺傳信息相較DNA信息是非常小的,但在夏河人化石中發(fā)現了丹尼索瓦人特有的蛋白質,這為確定其為丹尼索瓦人提供了最主要的證據。
蘭州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張東菊副教授說:“這塊下頜骨表明,丹尼索瓦人的地理分布區(qū)域比我們以前認為的要廣泛得多,海拔也更高。”化石僅保存了古人類下頜骨的右側,下頜骨附著第一臼齒和第二臼齒,其他的牙齒僅保留牙根部分,頜骨形態(tài)粗壯原始,臼齒較大,可以很清楚看到它沒有下巴,這說明它不是現代人化石。
早期研究表明,丹尼索瓦人的遺傳物質已經發(fā)生了一種突變,該突變有助于在青藏高原這種高海拔-低氧環(huán)境中的生存。今天的西藏人群基因中也有同樣的突變,這可能證實了丹尼索瓦人對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群和夏爾巴人群有基因貢獻——高寒缺氧環(huán)境基因(EPAS1)。
《Archaeology》是美國考古研究所(也譯為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志,已有70余年歷史,目前在全球的讀者群體約25萬人。自2006年開始,該雜志在每年的12月會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fā)現,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大影響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