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展示藏北文藝!西藏首部地市文化藝術志通過復審
2019-12-18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作者:趙書彬 | 分享: |
13日上午,來自西藏自治區和那曲市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在拉薩匯聚一堂,對《那曲市文化藝術志》(復審稿)把脈問診,同意復審通過。這是第一部反映藏北文藝的專門志書,也是全區第一部地市文化藝術志。
格薩爾遺跡傳說、格薩爾說唱、游牧歌舞、文物遺存、新民歌、賽馬、阿古頓巴故事、鍋莊、熱巴,革命遺跡、紅色文化……就像草原上四季不變的長風,亙古以來,遼闊而高遠的藏北,就是產生多元文化藝術的沃土。
那曲市文旅局系統收錄那曲市傳統優秀文化文藝保護傳承成果,集中呈現藏北獨特文化資源和豐厚文藝積淀,客觀記述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在藏北的成功實踐。這部文化藝術志,是藏北和平解放近70年來文化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一項豐碩成果,是藏北獨特文化資源和豐厚文藝積淀的一次集中匯集,是一部史料確鑿、資料豐富,集執政和存史功能為一體的文化文藝類專門著述。
《那曲市文化藝術志》編纂工作于2016年啟動,2018年10月通過初審。志稿既系統梳理了和平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文化文藝事業發展邁出的一個個步伐,又呈現了受藏北良好文化氛圍滋養而成長起來的文化文藝工作者的一個個足跡,本著集體智慧與個體創作相結合,全方位、長時段地展現藏北文化發展的宏偉歷程、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復審稿包括篇、章、節、目,以文學、藝術、文物、非遺古籍、群眾文藝、事業管理六篇為主體框架,綴以圖錄、概述、人物、附錄等,包括民間文學、作家文學、刊物文聯、翻譯評論,音樂、舞蹈、曲藝、繪畫、雕刻、塑像、建筑、服飾編織、影視、書法,考古普查、文物保護、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非遺保護、非遺名錄、古籍保護,群眾文化、群眾文藝,行政機構、文化管理、人民團體、文化設施等章節,共60余萬字。
復審會上,與會專家就志書名稱、框架結構、類型劃分、內容補充、圖片選取、體例規范等各個方面提出意見建議。希望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社會主義新方志編纂原則,進一步凸顯那曲地域特色、文藝特色、時代特色,進一步突出和平解放以來那曲文藝工作的發展歷程、重大事跡、恢弘成就,進一步突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那曲文化藝術的新變化新成績,不斷把志稿修改好、完善好,努力提高新志書的編纂質量,力爭出精品佳作。
復審會上,與會專家就志書名稱、框架結構、類型劃分、內容補充、圖片選取、體例規范等各個方面提出意見建議。希望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社會主義新方志編纂原則,進一步凸顯那曲地域特色、文藝特色、時代特色,進一步突出和平解放以來那曲文藝工作的發展歷程、重大事跡、恢弘成就,進一步突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那曲文化藝術的新變化新成績,不斷把志稿修改好、完善好,努力提高新志書的編纂質量,力爭出精品佳作。
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趙斌,自治區方志辦編審處處長周平,西藏藝術研究所所長努木,西藏作協副主席、西藏文藝主編旦巴亞爾杰,西藏大學副教授更尕益西,西藏民俗專家白玉芬,那曲市方志辦主任高平,那曲市文旅局局長達桑阿米,那曲市文聯主席巴桑羅布,那曲市文旅局市場科科長次旺玉珍,以及志書編輯部負責同志洛布扎西、趙書彬等參加復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