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的年味兒——青海青南牧區過年習俗
2016-10-26 來源:中國西藏網 作者: | 分享: |
春節、藏歷新年,是青海藏區牧民最重要的民俗節日。
青海東部和北部的牧區由于受內地風俗影響,一般都有過春節的習俗,同時也過藏歷年。青海南部的果洛、玉樹及其周邊的四川甘孜、阿壩等牧區過去一般過藏歷年,如今隨著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部分地區除了過藏歷年,也過春節等其他傳統節日。
筆者在此重點介紹青南牧區過藏歷新年一些習俗。
2015年,是藏歷木羊年,今年藏歷大年初一恰巧與春節是同一天,藏歷新年,是藏族人一年中最大的節日,也可以說是整個青南牧區牧民最主要的民俗節日。
新年前10來天,辛苦了一年的牧民群眾就開始了過年的各項準備工作。除了祭祀祈福,每家每戶還要殺牛宰羊、購置和操辦各種年貨。此時,你如果走進一戶牧民家庭,必然會看到人參果、奶渣、酸奶、糖果、煙酒、肉包子、牛羊手抓肉等內容豐盛的年貨,其中用酥油攪拌蕨麻曲拉粉糖和糌粑做成的食品,俗稱蔵民點心的,是牧民過年必不可少的食品,這種點心做工精細,非常別致好看又好吃,只能在過年或重大節慶時才能吃到。
十二月三十日,藏語稱之為“南崗”,有除夕之意。這一天,家家戶戶把室內外打掃得干干凈凈,在室內掛上唐卡,帳外掛滿經幡,地面和墻壁上畫上吉祥的護符。將油條、糖果、點心等層層碼放在盤子里,擺在桌上,還要放好在專用器具里用酥油、糌粑堆成并插有麥穗的“卓索切馬”,上有日、月、吉祥八寶等裝飾,以祝來年如意。有的地方把這一天稱作“響聲”夜,人們在這天的勞作和吃飯時有意發出一些“劈啪”的聲音,做飯燒火時盡量用干柴柳條等以發出聲音,人們盡量吃帶骨肉,以砸骨取髓的方式發出聲音來。現如今,牧區過年多以燃放煙花爆竹,以喜慶的爆竹聲替代這些舊俗。
三十晚,是最為熱鬧的夜晚。夜幕降臨時,村寨和帳圈里的人從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處指定的地方,展開一系列娛樂活動來迎接新年的到來。有的地方點起篝火,人們圍繞篝火跳起歡快的鍋莊,有的地方在火把的照映下,做一些牧區特有的娛樂游戲,如拔河、摔跤、比手勁、蛟龍戲水、牦牛母子、捉迷藏等,也有對唱山歌和拉伊的,這種聚娛樂、游戲、競技為一體的活動內容,時時把娛樂活動推向高潮,活動可持續到下半夜,有的還可以歌舞到天明。
正月初一,是藏歷新年最主要的一天。清晨,婦女們早早起來梳洗打扮,去背新年第一桶“泉水”。到了泉邊,先將手里的藏香插于泉邊上方進行祈福。背回新水,主婦開始燒火、熬茶,此時男性隨之起床,到賬房后供煙臺向神山祈禱和煨桑,繼而到佛堂供凈水,點酥油燈,祈愿生者吉祥平安,逝者在天堂安息。
準備妥當,主婦要給每個家庭成員備碗,茶碗里放上酥油、奶渣、白糖、糌粑等食料。桌案上擺上牛羊肉、油條、馓子、麻花、藏式點心、肉包子、各種糖果煙酒等。這時,家人們身著節日的盛裝,歡聚在帳內,按輩分順序坐下。長輩祝大家吉祥如意,晚輩賀祝長輩健康長壽。接著,家人喝茶飲酒,吃各種食物,歡歡喜喜度過新年第一天。
從初二開始,親朋好友相互登門拜年,這樣的活動一直持續三至五天。人們手捧哈達,帶著新年禮品走帳串戶,祝福新年。客人先是在門外高聲祝福,里面的人聽到,趕緊捧著“切瑪”出來,互相問候,拜年時,男主人雙手捧著“切瑪”向客人祝福,客人用手捏取“切瑪”里的一點糌粑、青稞向天空拋灑,然后在嘴里嘗一點,祝賀道:“扎西德勒”。接著,女主人提著披掛哈達的銅壺,頻頻向客人敬酒。節日期間,到處都在祝福,到處都在敬酒,到處都在歌舞狂歡,不管認識不認識,不喝三碗不準通過。
牧區,還有一項特殊儀式,就是煮“年茶”的習俗,藏語稱之為“洛家”。牧民們擇初一后的一個吉祥日子,全村或一個大的帳圈范圍的牧民集中在一個避風緩和草場,一起野炊聚餐,各家各戶從家里拿出最好的食品供大家分享。這天除燒茶野炊外,還要唱歌跳舞、格薩爾藝人的說唱表演等,游戲競技是青年人活動的主要內容,主要有賽馬賽牛、打靶射箭、拔河摔跤等活動,大家一直娛樂到黃昏時分方才散去……
藏族年俗小辭典:
藏歷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與漢族的農歷新年大致相同。藏歷年是根據藏歷推算出來的。藏歷元月一日開始,到十五日結束,持續十五天。因為全民信仰佛教,節日活動洋溢著濃厚的宗教氣氛,是一個娛神和娛人、慶祝和祈禱兼具的民族節日。據說,唐代以前藏族是以麥熟為新年,后來,由于唐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唐蕃開始了較為密切的交往,隨著中原文化與高原文化的交流,許多中原文化逐漸傳入西藏,其中包括歷算。后來,藏區以麥熟為新年的習慣,改為與漢族同時過年,直至今天。
藏歷新年的準備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初就開始了。除購置吃喝玩樂的年貨外,家家戶戶都要制作一個名叫“切瑪”的五谷斗,即在繪有彩色花紋的木盒左右分別盛放炒麥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還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種子,使其在新年時節長出一、二寸長的青苗。“切瑪”和麥苗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禱來年五谷豐登。臨近節日,男人們忙著打掃庭院,婦女則精心制作“卡賽”(一種酥油炸成的面食),分為耳朵形、蝴蝶形、條形、方形、圓形等各種形狀,涂以顏料,裹以砂糖。既是裝飾神案的藝術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賽”的品種花色常常成為女主人勤勞、智慧和熱情的象征,在節日里分外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