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歷史的厚重叫做黃寺與紫禁城
2016-12-08 來源:中國西藏網 作者:劉莉 | 分享: |
中國西藏網訊 北京西黃寺,是始建于清順治年間的皇家寺廟,是駐京掌印扎薩克喇嘛處理北京藏傳佛教事務的中心;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中央集權的中心象征。12月8日至9日,眾多專家學者將齊聚北京,圍繞西黃寺與紫禁城,在“黃寺論壇”上,講述那些比任何清宮劇都更加扣人心弦的真實歷史故事。
△圖為西黃寺清凈化城塔。攝影:許娜
據西黃寺管理處處長張士豪介紹,本次 “黃寺論壇”是第三屆,以“藏傳佛教文化——黃寺與紫禁城”為主題,由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和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
張士豪說,黃寺與紫禁城之間的密切聯系,印證了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緊密的主權關系。“黃寺既是弘揚以六世班禪大師為杰出代表的藏傳佛教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歷史見證,也是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歷史豐碑。紫禁城內有65處清宮藏傳佛教殿堂和近3萬件藏傳佛教文物珍品收藏,其中與六世班禪的朝覲進貢往來文物等,見證著藏傳佛教在維護國家統一,加強民族團結方面留下的歷史印記,在民族融合、文化交流以及藏傳佛教文化藝術傳承發展等方面產生了諸多深遠影響。”
張士豪認為,通過研究藏傳佛教歷史、保護珍貴文物、繼承優秀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令藏傳佛教文化為當下社會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從這些方面來看,論壇具有深遠意義。
故宮博物院在上述方面具有豐厚的研究資源,不僅擁有眾多文物與古建筑,還有數量龐大、普通人難得一見的清廷歷史檔案。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長羅文華介紹,上世紀80年代,故宮博物院就開始了對藏傳佛教的研究。
△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長羅文華。攝影:楊月云
羅文華說:“這些研究并不僅僅是為了研究清代皇家藏傳佛教寺廟和北京藏傳佛教寺廟歷史,更是為了理解在當時朝廷如何通過藏傳佛教懷柔遠方,發揮其處理民族宗教矛盾功能,從而穩定、掌控整個蒙藏地區的歷史。”目前,通過梳理,一張清代以北京為中心,向西藏、青海、甘肅、新疆、四川、云南、陜西等地輻射的藏傳佛教關系網正在逐漸清晰。
△圖為承德供養的清乾隆皇帝下令制造的銀鋄金六世班禪像。攝影:劉莉
羅文華還特別提醒:“黃寺并非因為五世達賴、六世班禪曾在此駐錫,所以才成為皇家藏傳佛教寺廟。”他解釋,清代宮廷藏傳佛教是一個整體,黃寺也是清代宮廷藏傳佛教的一部分。黃寺的費用是由清廷內務府撥付的,而內務府管理的是皇帝自己的私人存款,這意味著,黃寺是由皇家直接管理的。
△紫禁城西路宮殿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雨花閣(左)是一座藏傳佛教密宗佛堂,與北海白塔遙相呼應。攝影:劉莉
同時,黃寺進行的所有法事活動、維修及其相應開銷都由清廷官方控制,僧人在此出家,都受到官方控制,包括人數、住持任命等都有明文規定,這與在紫禁城、圓明園、頤和園中的皇家寺廟的待遇是一樣的。所以,“黃寺雖然地處宮墻之外,但都屬于皇家寺廟系統”。
△圖為紫禁城東華門城樓。攝影:劉莉
據了解,將有來自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學、西藏民族學院、布達拉宮管理處、北京雍和宮、扎什倫布寺、香山管理處、承德外八廟管理處等院所及文保單位,臺灣、香港等地區的專家學者以及宗教文化團體、企業家等相關人士參加和觀摩論壇。悠久的歷史淵源,厚重的文化積淀,將有哪些最新研究成果發布?又將有哪些歷史人物、事件與實物穿越時光,走進世人的視野?本屆“黃寺論壇”令人期待。
首屆“黃寺論壇”以“乾隆皇帝與六世班禪學術研討會”為主題,于2013年10月召開;第二屆論壇以“西黃寺與藏傳佛教文化”為主題,于2015年9月召開,到今年已是第三屆。前兩屆論壇在社會各界引起了熱烈反響。許多專家認為,“黃寺論壇”為藏傳佛教文化研究提供了最新學術成果展示及信息發布的平臺,內容豐富,涵蓋從藏學、宗教、民族學、史學、建筑、文學、考古、文博、文學、民俗、園林文化等方面,為藏傳佛教文化的保護交流和藏傳佛教健康傳承提供了智力支持,對加強國內涉藏學術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藏傳佛教文化的闡釋研究和傳播交流,推動藏傳佛教教義教規與文化闡釋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為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社會和諧貢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