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存神秘法器五千余件 六世班禪進獻乾隆的定風神物可驅魔?
2017-01-18 來源:中國西藏網 作者: | 分享: |
故宮保存了藏傳佛教法器五千余件,有來自蒙藏的貢品,也有宮廷制作,以備法事活動之用。圖為右旋海螺,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六世班禪為乾隆祝壽時所獻。右旋海螺不僅具有普通海螺弘揚佛法、驅逐惡魔的含義,同時還是菩薩的化身,被視為“福吉祥瑞”的定風神物。這件右旋海螺盛貯在鞔皮盒內,盒內有漢滿蒙藏四體文題記,漢文云:乾隆四十五年班禪額爾德尼所進大利益右旋白螺護佑江海平安如愿諸事順成不可思議功德。”
圖為銀鍍金蓋座嘎巴拉碗,清(1644-1911年)西藏制作。嘎巴拉為梵文Kapala(顱骨之意)的音譯,是藏傳佛教常見供器,常在修行和灌頂儀式中使用。碗身為人顱骨制成,內襯銀里。碗蓋和碗托皆為銀質。
圖為銀鍍金蓋座嘎巴拉碗蓋。
圖為和田玉七佛缽,清乾隆(1736-1795年)內務府造辦處制作。該缽是乾隆帝仿照蘇州開元寺所藏佛缽樣式,采用和田玉精雕細作而成,表面染成藍色,外壁陰刻填金“過去七佛像”和乾隆帝御筆《過去七佛偈》。內壁陰刻填金《題和田玉七佛缽》御制詩。
圖為銅鍍金嵌松石塔,清乾隆(1736-1795年)內務府造辦處制作。 塔頂飾日月寶珠,象征佛教之精神與靈氣,天盤垂瓔珞一周,下為十三相輪,代表佛界之“十三天”。內供銅鍍金無量壽佛一尊。在塔座正中鑲嵌的松石上刻有“大清乾隆年造”款識。
圖為銀間鍍金嵌松石法輪,清(1644-1911年)西藏制作。法輪正中飾陰陽魚圖案,表示輪回互轉,陰陽魚紋外側的八根輪輻代表佛教之八正道。
圖為檀香佛龕及銀鍍金組供,清(1644-1911年)內務府造辦處制作。檀香佛龕內供有珊瑚質無量壽佛一尊。銀鍍金組供由爐、蠟阡、供碗及爐瓶盒三式組成。佛龕及組供存放在楠木提箱內。
圖為銅鍍金嵌料石鏤空塔,清乾隆(1736-1795年)內務府造辦處制作。乾隆時期宮廷佛教供器,佛塔置于四方委角形紫檀木塔座上,鏤空工藝極其復雜,用材珍貴。
圖為掐絲琺瑯巴苓供,清(1644-1911年)內務府造辦處制作。巴苓供又稱多瑪供,是藏傳佛教供器之一。它原以青稞面、酥油等制作,為長久供奉,遂改用琺瑯、銅、瓷等不同質地的材料。正面裝飾有七珍八寶、纏枝蓮等圖案。頂部插有一支帶傘蓋的羽箭,象征穿越一切魔障。
圖為銅噶當塔,清(1644-1911年)西藏制作。塔身上部有橢圓形寶珠變體及十三相輪,上為天盤、日月等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