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巴赤來:從學生到經師 我在高級佛學院的十三年
2017-09-15 來源:中國西藏網 作者:文/蘇文彥 攝影/許娜 | 分享: |
編者按:北京西黃寺是一座始建于公元1652年的藏傳佛教寺廟,是西藏與祖國內地緊密聯系的歷史見證,許多高僧大德都曾在此駐錫弘法。如今,在此設址辦學的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致力于培養藏傳佛教愛國愛教的高素質僧才,傳承藏傳佛教愛國愛教、護國利民的優良傳統。2017年9月,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迎來了建院三十周年慶典。
2004年,曾在色拉寺經過30多年學修生涯的強巴赤來考入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以下簡稱“高級佛學院”)開辦的“智然巴”中級學銜班,成為首屆中級學銜班的一員。畢業后,他又考入“拓然巴”高級學銜班,繼續深造,畢業后留校任教。
△強巴赤來特級經師
回憶起當年報考高級佛學院的初衷,強巴赤來表示,經過在寺廟中學習的三十年,他認為寺廟教育傾向于傳統,而在高級佛學院的學習經歷則讓他開拓了眼界。2004年,考進中級學銜班的他第一次來到北京,這里的一切讓他體會到了祖國的偉大和繁榮,也深為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對了。此后,他刻苦學習,順利完成了首屆中級學銜班的學業,又通過嚴格的考試被高級學銜班錄取。
考試有多難?作為拉薩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寺中只有他一個人被錄取。
在高級佛學院,藏傳佛教的六大教派匯聚一堂,強巴赤來不僅有機會與格魯派之外的其他教派學僧共同切磋、互相學習,了解、吸收到許多其他教派傳承上的特色,在語言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從安多方言到康巴方言,他都有所掌握,能夠與來自西藏和其他四省藏區的同學流利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意外收獲”。
如今,當年與他一同學習的同學有的在家鄉寺廟中擔任經師、堪布,有的還擔任了當地佛教協會理事、政協委員等不同職務,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自己的作用。而強巴赤來成長為高級佛學院的一級經師,相當于副教授,主要負責在佛學課方面制定教學計劃。
經過13年的學習和工作,強巴赤來與高級佛學院結下了不解之緣。提起高級佛學院的變遷,他深有感觸。
△高級佛學院教學樓
強巴赤來說,高級佛學院成立30年來,硬件和軟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從位于北京郊區的教學點,到2011年在黃寺后面修起了地下兩層、地上三層的嶄新教學樓,從艱苦的教學條件,到如今堪比三四星級賓館的學員宿舍和拎包入住的經師周轉房,師生們的教學、生活環境變化可謂天翻地覆。
在軟件方面,改善的同樣不是一星半點。高級佛學院于1987年9月成立之時,曾經以活佛班為主,培養了近400位高僧大德。2004年起,高級佛學院探索實施學銜授予辦法,開辦了中級學銜班和高級學銜班,高級學銜“拓然巴”的“拓”就是高級的意思。同時,學院還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經師隊伍,目前共特聘兩位特級經師,評定了一級和二級經師90人,并形成了課堂教學、現場教學、分散實習、集中辯經實習和參觀學習五個環節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強巴赤來特別提到了集中辯經實習,他介紹,集中辯經實習選擇的都是各教派最有影響力的大寺廟,例如今年的格魯派“拓然巴”學員就是前往格魯派拉薩三大寺的甘丹寺和哲蚌寺辯經,薩迦派學員則是前往薩迦寺和俄爾寺。通過辯經實習,學員們既掌握了佛學經典、增進了修行,也使各大寺院的僧人了解到“拓然巴”學銜的教育模式和佛學水平,大大提升了各大寺院對高級佛學院的認可度和學銜制度的影響力。
在授課內容方面,以五部大論為主要內容的主修課均由六大教派的高僧大德授課,教材也選用了六大教派最經典的教材。而在佛學課程之外,高級佛學院采取了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包括藏文書法、漢語文、計算機等課程,以培養學員的綜合素質,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和藏傳佛教的健康發展方面做出了探索和嘗試,為培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藏傳佛教高素質僧才發揮了作用。
△西黃寺內的清凈化城塔
如今,盡管已經成為了一級經師,強巴赤來依舊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他表示,如今他的高級學銜班學生年齡多為30歲到40歲之間,比較年輕,但比起自己當年剛來上學時各方面的素質更全面。他們中的許多人對內地都比較了解,漢語、計算機等方面的接受能力也都比較強。為了教好這樣一群新時期的學生,強巴赤來也沒少下功夫。
在參加一級經師的評定之前,已經48歲的他白天堅持工作、晚上熬夜學習,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足足堅持了一年,他笑言,“考‘拓然巴’的時候都沒那么緊張”。在面對學生的時候,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也“逼”得他必須好好看書,提升各方面的知識,而不能止步不前,漢族的古語“教學相長”正是寫照。
回顧13年的高級佛學院學習和教學生涯,強巴赤來感慨,“我的成績都是高級佛學院給予的,高級佛學院培養了我,我是高級佛學院的受益者”。(中國西藏網 文/蘇文彥 攝影/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