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學專家:藏傳佛教藝術可真正發揮民心相通作用
2017-10-24 來源:中國網 作者:舒珺 | 分享: |
“藏傳佛教的寺廟除了傳播佛教功能,還有一項重要功能——博物館,由他們把傳承下來的藏族文化保護好,再由國家給予政策與資金支持,這樣才能將我國優秀的傳統藏族文化保存好、綿延后世”,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以下簡稱藏研中心宗教所)所長周煒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說:“不僅這些,還有藏族音樂、唐卡、影視作品等藝術門類,都可以真正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民心相通的作用,并且將藏傳佛教藝術文化影響到全世界”。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所長周煒(右)接受本網記者采訪。仵楠 攝
作為一家研究性機構,藏研中心宗教所對研究文物的價值,尤其是藝術價值,一向非常重視。從唐卡到摩崖石刻,從藏傳佛教文物藝術中的文字到圖案,都是該機構內學者們的研究重點。此外,發掘已消失于歷史長河中的藏族藝術,也是其在藏傳佛教文物藝術價值研究方面的重點內容。
周煒認為,學者應與政府通力合作,從各個方面確保文物的藝術價值與安全。“如今我們隨處可見大量出版物,例如大昭寺、羅布林卡、扎什倫布寺等相關的精美畫冊,就是政府用來告訴世人,藏族這么多文物保存完好”,他說。
藏研中心宗教所近年來完成了許多研究工作,例如藏傳佛教文物保護和修繕。周煒說,對藏傳佛教文物的保護和修繕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梵文文獻,一方面為寺廟建筑及文物。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所長周煒。仵楠 攝
大昭寺、布達拉宮等文物具有國際影響,有些是不可還原、不可復制的,因此,近年來,中國做了許多保護工作。以不可移動文物來說,西藏寺廟都是木結構建筑,因此,防火保護就是文物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為了保護文物,布達拉宮每個區均有開放時間,確保文物的完整。其實,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工作不僅限于大昭寺和布達拉宮,甘丹寺、色拉寺及哲蚌寺等建筑的恢復及良好保護就是最好的例證。
周煒舉例說,為祖國的統一作出了巨大貢獻的薩迦寺內保留了大量藝術珍品,這些藝術品是歷代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互贈的禮品,包含了大量佛教精品造像、精美瓷器。
“把這些保護好,再由國家給予政策與資金支持,才能將我國優秀的傳統藏族文化保存好、綿延后世”,周煒說。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所長周煒(左)。仵楠 攝
梵文研究,也是藏研中心宗教所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年來,藏研中心宗教所在這個領域的研究也可圈可點。
“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好的梵文經典文獻,這幾年來,宗教所一直在和奧地利科學院、維也納大學、漢堡大學、大谷大學等高校進行合作”,周煒表示,“在這個領域的研究,我們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周煒告訴記者,藏研中心宗教所出版了一套黃皮書,這套黃皮書內收錄了最新梵文研究的經典。不僅如此,我國還有一批年輕的梵文研究專家學者,他們在全世界負有盛名,已經站在了世界梵文研究的最前沿。(文字:舒珺 攝影: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