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都文化脈絡中的藏傳佛教符號
2017-12-06 來源:中國西藏網 作者:米廣弘 | 分享: |
北京西黃寺清凈化城塔
當我們追尋五朝帝都北京文化歷史和底蘊的時候,便可以從最直觀的文化古跡中發(fā)現藏傳佛教為這座城市留下的文化遺產。歷史上的北京既是多民族雄才偉略的政治舞臺,也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橋梁,“黃衣宣法雨,碧嶂散天花”的景象如同圣潔的雪水融入永定河,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展示。
無論是元代帝師、明代法王還是清代的呼圖克圖,他們從雪域高原或莽莽草原來到北京,向封建帝王請封、請賜、受官等等,無不驗證了西藏自古以來就是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蒙藏高僧往來于北京和邊疆之間,傳播了藏傳佛教和西藏文化,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出了貢獻。
乾隆皇帝在御制《喇嘛說》中強調“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所系非小”,建造或修復藏傳佛教寺院成為清政府支持格魯派勢力,強化中央集權對西藏統治的主要標志。
經歷元、明、清三代七百多年歷史,北京先后興建近百座藏傳佛教寺院,目前有包括白塔寺、護國寺、西黃寺、雍和宮、正覺寺、昭廟等歷史遺跡、遺存的藏傳佛教寺院20多座。
北京北海公園白塔
今天,人們依舊能看到藏傳佛教與北京古都多元共生和互動關聯的文化符號。北海白塔已是歷朝古都北京的主要城市標志之一;妙應寺的靈通萬壽寶塔曾是元大都的標志;雍和宮和香山宗鏡大昭之廟琉璃萬壽塔都是藏傳佛教佛事活動場所,更是著名的旅游勝地;西黃寺的清凈化城塔、菩提伽耶式金剛寶座佛塔在佛教界享有盛譽。
北京雍和宮
北京古都文化脈絡中的藏傳佛教符號,記錄了中國各民族文化在北京古都交融、凝聚和升華的歷史腳步,映襯著中華民族文化傳承過程中的多元格局、凝聚力、向心力和仁善寬廣的博大胸懷。伴隨著歷史的長河,今天北京的古代建筑群中的各民族傳統文化符號,已成為中華各族兒女心中共同的文化精華,更是見證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的一顆顆璀璨明珠。(中國西藏網 綜合/米廣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