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唐卡有何聯系?且看館長如何說
2018-11-16 來源:中國西藏網 作者:周晶 | 分享: |
中國西藏網訊 近日,在第四屆黃寺論壇上,北京弘文博雅藝術館館長潘海英聲情并茂地講述了“從唐卡文化看中國佛教中國化”,闡釋了從漢代開始佛教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認為,唐卡是藏傳佛教文化的視覺表達形式,是雪域高原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是一種濃墨重彩的工筆畫,展示了藏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歷史、科學、民俗、文化等。
?
從歷史來看,在元代薩迦派的八思巴被元代皇帝忽必烈封為國師,在中央設立宣政院,管理全國的佛教和西藏地方。《八思巴畫傳》以一百多個故事片段,系統、概括而生動地描繪了八思巴一生中的主要宗教和政治活動。圖為《八思巴畫傳》(第六軸),此唐卡中央主尊是無量壽佛,周圍是薩迦班智達和八思巴由薩迦去涼州的情景故事。
?
這幅唐卡描繪的內容主要是八思巴顯法講經的場景,畫面中央主尊是尊勝佛母,主尊的周圍是八思巴及恰那多杰顯示神通本領的場景故事。這幅唐卡表現的內容背景是八思巴見到忽必烈后,一直追隨在其左右,以他的學識、才智以及謙虛、誠實去影響忽必烈,最終得到忽必烈的信任。
?
同元朝相比,明朝管理西藏的方法明顯改變了,即對西藏各主要教派和地方勢力首領均予分封,以襲職、替職和例貢等形式進行,他們各自均直屬于中央,從而與明朝建立了直接的政治隸屬關系。圖為明緙絲唐卡《大慈法王相》。
?
圖為清代唐卡《五世達賴覲見順治帝》。
?
此唐卡描繪了五世達賴覲見順治帝的情景。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3月,五世達賴離開拉薩赴京,12月到達北京,清朝廷隆重接待了五世達賴及其隨從三千余人。順治皇帝與五世達賴于京城外南苑(舊衙門宮)相見。隨后安排五世達賴喇嘛住進專門修建作為其住錫之地的黃寺。
?
唐卡名為《六世班禪肖像》,此唐卡是乾隆帝為紀念六世班禪欽命宮廷畫師繪制的,潘海英說,“這足以可見乾隆帝對班禪喇嘛的愛戴”。
?
懸掛于布達拉宮薩松朗吉殿的彩繪唐卡《乾隆皇帝像》,畫中皇帝身著比丘金剛裝束,頭戴班禪修行帽,右手持蓮花,坐于蓮花臺上,這是歷史上清乾隆皇帝的畫像首次以唐卡形式出現。潘海英補充說,“清乾隆時期朝廷設立了‘金瓶掣簽’儀式,進一步完善了活佛轉世制度。金瓶掣簽儀式都在布達拉宮供奉著的《乾隆皇帝僧裝相》唐卡前舉行。”
?
潘海英說:“歷史上的許多唐卡,通過觀察其繪畫藝術形式,不難看出佛教中國化的特征。”此幅唐卡名為《千手千眼觀音》,清代的云、山、水、花盡在唐卡中,從山的形態可以看出是甘肅省甘南地區,那里有寧瑪派的寺廟。
?
此幅唐卡名為《釋迦牟尼佛》,“清代的花非常華麗,典型的如意云頭,水紋、開臉可見繪制此唐卡用料貴重。”潘海英如是說。
?
此幅唐卡名為《三世佛》,“此幅唐卡是清晚期的作品,藝術家用二維的空間,表達四維的空間內容,這是一幅藏漢風格融合的唐卡。”潘海英總結到,唐卡藝術以藏傳佛教的哲學義理、密宗修法、本生故事、高僧大德等為主題,二者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系,并且互惠互利。佛教對唐卡的影響,早已超越了表層符號的意義,而深化為一種觀念、一種審美。(中國西藏網記者/周晶 圖片由潘海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