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就是買票看動植物?全國首個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專業來了
2023-09-24 來源:央廣網 | 分享: |
央廣網北京9月24日消息(記者 馮儀)徐基良院長辦公室的桌子上放著一幅畫,畫著一只色彩鮮艷的雉。從北京師范大學生物學專業畢業后,他去研究動物生態。博士畢業后,徐基良到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借調,在那里,他開始對中國自然保護區的狀況熟悉起來。
2023年5月,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北京林業大學獲批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本科專業,北京林業大學成立了全國首家國家公園學院,徐基良擔任第一任院長。
國家公園是買票參觀的“公園”嗎?
國家公園是什么?為什么要成立這樣一個專業建設和管理它們?
2021年10月,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首批5個國家公園,徐基良解釋道:“國家公園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買票進去參觀動植物的地方。”事實上,國家公園是指國家為了保護一個或多個典型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為生態旅游、科學研究和環境教育提供場所,而劃定的需要特殊保護、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區域。它既不同于嚴格的自然保護區,也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區。
三江源國家公園(圖片來源:CFP)
據北京林業大學招生辦主任劉芳介紹,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專業的誕生是北京林業大學、國家林草局、教育部等多方商議的結果。《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提出,到2035年,我國要基本完成國家公園空間布局建設任務,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專業應運而生。“一方面,我們作為首都的林業高校要起到帶頭示范的作用,學校在學科基礎、師資、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等方面都有建設這個專業的良好基礎;另一方面,林草局、各大國家公園也確實需要相關專業的人才。”劉芳說。
2023年,北京林業大學的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在全國范圍內共招生20人,多數招生名額都放在了五個國家公園所在的省(市、區)。劉芳提到:“據我們調查了解,一般畢業生的就業流向會有三個方向:大學所在地、生源地和一線或者準一線城市。在有國家公園的省份(市、區)招生,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機會要比沒有相關人才需求的地方多。”
據劉芳介紹,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專業的申報本就與我國國家公園的發展緊密相連:“國家公園中涵蓋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以及各種生物。這都需要學生去學習林學、生態學乃至野生動物保護相關的專業知識。”徐基良院長也提到:“國家公園的發展除了需要管理區域內的環境、動植物,如何與當地居民和政府打交道也是一門學問。目前,與國家公園相關的法律法規還在完善過程中,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還要具備管理乃至法學相關的才能。”這也意味著,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是一個交叉性極強的專業。
學什么,怎么學?
作為全國第一個開設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專業的學校,北京林業大學為此投入頗多。
“未來,學生會從事自然、生態相關的工作,所以如果不是真正熱愛這門學科,大概率是不會報考的也不建議報考的。”劉芳說,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本科專業會授予農學學位,雖然是第一年設立,但在全國范圍內招生門檻很高,“錄取分數在整個學校范圍可以排前五。北林一般是30人一個班,但這個專業只有20人,打算按小班培養模式教學。”目前,北林的國家公園學院只設置了這一個專業,將按照梁希實驗班模式開展教學培養,在保研指標上傾斜,全專業保研率能達到40%。同時還實行導師制,能讓學生更早地接觸到科研。
北京林業大學(圖片來源:CFP)
除了小班教學模式,在師資配備上,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專業也集各家所長。“基本是全校各學院最好的師資力量,不管是基礎課還是專業課,都是全校最優質的老師來上。”劉芳說。“前期在設計培養方案的時候,我們也調研了相關單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按照國家林草局等相關部門的建議去設置課程。”目前,該專業的課程設置囊括了國家公園管理、國家公園規劃設計、自然教育、國家公園調查監測及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
此外,重實踐也是該專業的特征之一。“這應該是我們設立的專業中預算比較高的一個專業了。學生實踐是需要投入很多經費的。”徐基良院長介紹,學生在學完一些基礎課程之后,會到國家公園和各大自然保護區去實踐,“目前,我們和各大國家公園商議,每年將學生送去進行實踐培養,由實踐基地提供一定的經費和場地用于人員的后續工作。”
據悉,該專業還安排了八周的崗位實踐,計劃放在兩個暑假,學生可以去國家公園相關工作崗位上實地操作。例如,學生可以實地參與監測巡護、自然教育、社區發展的具體工作,了解和掌握國家公園感知系統的構建和運行方式。
學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專業能找到工作嗎?
頭一批20個學習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專業的學生未來就業狀況如何?在徐基良院長看來,這批學生的就業應該不成問題。“目前,國家公園內部工作人員空心化程度較高。人員缺口大于我們的培養計劃。”徐基良介紹,目前在崗人員46歲以上的人員比例較高。前些年由于各種原因,人才補充不足,薪資待遇跟不上,編制也較少,導致新鮮血液不足。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5個國家公園,正在創建中的還有十幾個。國家林草局此前發布消息稱,已獲國務院批準的《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在全國共遴選出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未來人才需求量較高。
劉芳也提到,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專業并不是說字面上體現了國家公園,就只能去5個國家公園。“學生學習內容涵蓋林學、水土保持、生態、管理等。對動物、植物都要有所了解。學生自己對于哪方面感興趣,可能就往這方面多投入一點,跟著導師去做項目可以讓學生提前進入到科研階段,無論未來是想從事科研、實踐、還是更宏觀的管理和建設都是可以的。”
徐基良認為,新專業的誕生伴隨著新行業的發展。“這個專業涵蓋的內容很多。首先需要自然科學背景,比如需要對動植物有基本的識別能力,其次,國家的自然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現實情況往往要比教科書變得更快。同時,自然科學的語言如何轉變為社會科學的語言,也是一個問題。”徐基良認為,國家公園的建設與管理同時也是一門“人”的學問,學會如何守護好國家公園內的居民,也是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