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家園丨五里村:這就是我們的幸福生活
2023-07-20 來源:香巴拉資訊 | 分享: |
我們的家園丨五里村:這就是我們的幸福生活
從成都出發,沿著國道213線,進入岷江河谷,隨著海拔攀升,體感溫度也越來越舒適。透過車窗帶著一絲清涼的微風,像是提醒我們這是川西北高原最好的季節。
7月18日下午,“我們的家園”網絡主題活動來到阿壩州黑水縣色爾古鎮五里村。
走進村子,村里的老人們正三三兩兩坐在樹蔭下乘涼,或開心聊天,或專心做著手工,時而傳來一陣陣笑聲或者山歌的哼唱聲。
“來哦,來乘涼,喝點水休息下。”看見我們一行走進村子,老人們都熱情地招呼著。
“他們現在是村里的最幸福的人,在一起乘乘涼,唱唱歌,跳跳舞,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每天都這樣。”五里村村支書羅爾基木向我們介紹,因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老人們晚年生活很愜意,身體都很健康,村里80歲以上的老人現在就有13個,這是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的狀態。
現在的五里村位于國道347線旁,2014年從海拔2800米的高半山搬遷而來。全村148棟2層民居,規劃錯落有致,水、電、網、路燈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每家房前屋后的小菜園點綴著整個村子,園子里的花椒、水果、蔬菜基本可以滿足日常生活所需。
“我漢語說不好,歡迎你們,真的要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村里的老人蘇拉用豐富的肢體語言比畫著,雖已年過八旬依然精神抖擻。他用僅會的幾句漢語向我們表達著內心最真切的想法,最讓他引以為傲的是孫子楊初格西,在服役期間作為二等功臣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
“在脫貧攻堅期間,有了政府的培訓和引導,現在我們村的年輕人都有一技之長,有的會鐵藝,有的會建筑……都有了固定的收入,有了很好的發展前途。”不僅是楊初格西一家,五里村里年輕人業有所成,是村民們最開心的事情。
“光伏電站我們可以分紅,牦牛養殖我們可以分紅……”村支部書記羅爾基木一筆一筆地盤算著村集體收入 。2022年,五里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萬元。搬遷后,五里村整合村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成為了黑水縣集體經濟壯大拓寬村民致富增收渠道的典型。
“‘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干部示范干、群眾圍著支部轉’的總體思路,以‘牦牛養殖規模化、水電開發股份化、外出務工組織化’的發展思路,實現了集體經濟的突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了18570元。”黑水縣色爾古鎮的包村干部道出了其中的緣由。
“我們世代生活在這里,那時候什么都不好,但這是可以改變的,有黨和政府的支持、引導,有集體的智慧,有全村人的努力,生活越來越好,現在就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幸福的生活。”
回憶過去,羅爾基木顯得有些激動。今年,村支部書記羅爾基木剛好任職十年,從搬遷建房到脫貧攻堅,再到鄉村振興,他既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對于村里變化的點點滴滴他都記憶猶新。
在以“五里五史”為主題的村史館中,我們看到了五里村從原始生產到鄉村振興巨大變化,村里也希望通過銘記過去的方式勉勵村里年輕人奮斗而過上更好的生活。
“房子好了,產業有了,家家戶戶收入都好了,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青山綠水留給子孫后代。我們村兩委已經開始帶領大家嘗試種植榆樹,既能改善環境,又有經濟效益。”
面對未來,羅爾基木展現出了藏族漢子堅毅一面,手指村背后的大山,描繪著未來。
記者:楊威? 王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