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多 山水人文皆有文章
2023-07-25 來源:香巴拉資訊 作者:郝莉娜 | 分享: |
眼下,青海省正在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而作為長江的源頭,治多縣,這里的山水、人文皆有文章。
格薩爾史詩——嘉洛婚俗
嘉洛婚俗是青藏高原流傳下來特有康巴藏族婚俗文化,見于長江上游的嘎·嘉洛地區,即今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其深刻影響了此間后世藏族的婚禮習俗。
相傳,嘉洛婚俗最初形成于歷史上名震雪域高原的富豪部落——嘎·嘉洛部落時期,而正式確立于嶺國國王格薩爾與嘎嘉洛部落公主森姜珠姆在嘎嘉洛地區舉行的婚慶大典。
在青藏高原的傳奇史詩《格薩爾王》中提到,森姜珠姆于一千年前出生在長江源頭的嘉洛草原(即今治多縣境內),她是當地富豪部落嘎嘉洛部落的傳奇女子。“珠姆”是藏族絕色女子的最高榮譽稱號。在當地文化中,“珠姆”是千年獨秀的美麗詞匯,她的出生震驚了世間萬物,顛倒了四時節氣,森姜珠姆降生時,沉默已久的雷聲響徹云霄。森姜珠姆后與嶺國國王格薩爾在嘉洛草原舉辦了盛大華美的婚禮,成為格薩爾王妃。
這場婚禮融合了安多和康巴的藏族婚俗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充滿了藏族民族文化符號的嘉洛婚俗文化。從那天開始,長江源的嘉洛草原紛紛效仿格薩爾王與珠姆的婚禮模式,由此逐漸演變發展成了如今流傳的嘉洛婚俗。這個婚俗具有一系列成套的儀式,從迎接來賓到迎接新郎,迎娶新娘,舉行慶典,每個儀式都有一套約定俗成的禮節。
嘉洛婚俗的每個議程充滿了豐富的象征意蘊,充滿了游牧文化的民俗符號,一次游牧民俗文化的集中演繹。
民間山歌——康巴拉伊
康巴拉伊是民間社會生活中勞動人民以詩與歌的表現形式,來建立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懷聯系。通過異性之間情感交流的智慧作詩來延續文明。
康巴拉伊分為祭歌、頌歌、引歌、咒歌及吉祥祝福歌等十二卷,每卷由萬首詩歌組成,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相關專家曾表示,“拉伊”作為藏民族文化的載體,是千百年來藏民族豐厚的文化積淀和社會集體與個人智慧的藝術結晶,是藏族人民抒情達意、追求愛和美的重要藝術手段,也是祖國各民族優秀民間文化遺產中的一枝奇葩。
治多縣現已成立了《格薩爾》史詩傳承基地、嘎嘉洛文化研究傳承保護基地、格薩爾藝人之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康巴拉伊》傳習所,全國相關協會分別授予治多縣為"珠姆故里"“中國康巴拉伊文化之鄉”等稱號,并打造了以格薩爾史詩為核心的治多縣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嘎嘉洛文化”。
目前,治多縣還在產業園區建立了康巴拉伊、康巴諺語、嘎嘉洛山水文化、嘎嘉洛游牧傳統故事、格薩爾史詩、民間彈唱、游牧山歌、游牧謎語、書畫、嘎嘉洛婚俗等非遺文化傳承組織,開設了文化旅游產品設計開發室和游牧飲食文化產品開發銷售點等文化創業點。據該產業點負責人說,這是集治多縣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非遺文化"傳承發揚、嘎嘉洛文化研究和鄉村文化振興等為一體的文化創業基地。
8月3日,康巴衛視將開展“大美青海·江源玉樹·生態治多”長江源生態文化旅游活動大型直播。屆時,主播將帶領觀眾深度體驗治多縣的嘉洛婚俗、康巴拉伊等非遺傳統文化,敬請關注!
編輯:郝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