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高原濕地的多樣功能
2023-08-04 來源:新華網 | 分享: |
濕地是地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被譽為“地球之腎”,是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和稀缺資源。而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相對高度500米以上的高原濕地,不僅可以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而且在氣候調節、儲碳固碳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同樣有著重要作用。
高原濕地類型眾多、分布面積廣,集中在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一帶,主要類型有湖泊濕地、河流濕地、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高原濕地在保護生態系統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青藏高原蘊藏著世界最高的濕地群,它們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單位面積生產力最高的自然生態系統之一,同時青藏高原的濕地也是許多著名河流的發源地,僅三江源濕地就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提供了25%、45%和15%的水量。
拉魯濕地
被譽為“拉薩之肺”的拉魯濕地,保護區面積超過12平方公里,不僅在涵養水源、補充氧氣、吸收二氧化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更是青藏高原城市區域不可多得的物種基因庫。
再如被譽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若爾蓋濕地,擁有完善的生態系統,是我國三大濕地之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由于黃河上游水量的30%來源于若爾蓋濕地,因此這里也被稱為名副其實的“黃河蓄水池”,擔負著黃河流域生態安全的重任。
若爾蓋濕地
不僅如此,若爾蓋濕地還有著“黑頸鶴之鄉”的美譽,黑頸鶴是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2022年3月黑頸鶴種群調查結果表明,全國目前有黑頸鶴17000余只,而在若爾蓋境內就有2000多只。同時若爾蓋濕地也是大天鵝、藏原羚等珍稀動物的美好家園。花湖蒼茫,水天相連,成群結隊的水鳥在湖中嬉戲,生態之美在此得以綻放。
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促使高原濕地能夠更好地發揮應對氣候變化和穩定全球氣候的重要作用,我們要積極樹立全面保護高原濕地的意識,并進一步落實到實際行動當中去。
審核專家:高志嶺 河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
中國科協科普部
新華網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