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塘非遺傳承人赴錢塘“取經“
2025-05-28 來源:甘孜日報 | 分享: |
5月19日,恰逢第十五個中國旅游日,理塘縣非遺傳承人一行走進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開展非遺考察、學習,暢想理塘、錢塘未來非遺合作創新之路。
考察組一行實地參觀了錢塘非遺館、王的手創、萬事利絲綢博物館、花西子等優秀非遺工坊、企業,與非遺品牌創始人、文創設計師等展開深入交流,一起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在“花西子”品牌的創辦公司宜格集團,學習如何通過工藝復刻、文化敘事、社會聯動等多維度實踐,將非遺轉化為具有當代價值的時尚符號,推動民族文化傳承的同時實現國貨品牌的創新。
理塘縣噶龘文創工坊的丁真批德,對宜格在女性友好方面的行動產生了深刻共鳴。噶龘工坊也是女性友好工坊,本著“為婦女創造就業機會,倡導高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創辦的KADHAK品牌,取用酥油等高原天然材料,制作手工皂、潤唇膏等,贏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宜格慈善基金會的“薪火傳承計劃”非遺進校園項目,從編寫非遺教材、制作非遺校服,到非遺文化從“進校園”到“在校園”等舉措,讓理塘非遺傳承人對如何更好傳承非遺深有啟發。
在“王的手創”省級非遺美學生活館,品牌創始人王丹青向理塘非遺傳承人系統介紹了“108種手藝”計劃。該手創團隊深入全國各地,記錄并推廣不同地域的非遺技藝,目前通過商業手段已激活了70多項非遺手工藝。理塘非遺傳承人一邊聽、一邊欣賞目不暇接的非遺作品。一只毛絨娃娃,讓“媽媽樹牛羊毛呢編制技藝”傳承人多吉眼前一亮,引得他主動向手創團隊的北山老師介紹起他們的技法,說話間,倆人已加上微信好友,進一步探討非遺的活態傳承與經濟價值轉化。
王丹青看到有理塘非遺傳承人在館里的書法區寫藏文書法,激動地說:“可以請老師給我們寫一個藏文的‘王的首創’嗎?”理塘“卓擦書法”非遺傳承人昂旺登登立馬熱情回應,寫下藏文草書“守藝者”、藏文行書“王的手創”,贈送給王丹青。還一并寫作“錢塘文藝潮”,贈送給錢塘區文聯。風格優雅的藏文,讓大家在美的享受中收獲滿滿。王丹青稱贊理塘是個非遺的寶藏之地,并與理塘縣非遺傳承人相約,下半年將赴理塘交流學習。
考察團一行還打卡了錢塘非遺館,探知了錢塘的潮涌、圍墾、煙火、風雅和創新;參觀了萬事利絲綢博物館,了解了“萬事利”品牌如何將絲綢美學做到極致,理塘唐卡傳承人在館內見到了12幅敦煌藏經洞絲絹古畫,繁復細膩的線條與唐卡如此相像,讓他們不約而同地用手機仔細拍照供今后學習。
“依托近年來浙川協作形成的‘塘塘合作’的平臺和資源優勢,創造兩地非遺傳承人‘零距離’交流對話和互鑒合作的機會,不僅有助于振興理塘非遺事業,還能撬動兩地實現多元交融,持續擦亮‘塘塘合作’金字招牌,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塘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常務副主席簡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