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綠水青山、保障生態安全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綠“染”拉薩
2025-07-03 來源:西藏商報 | 分享: |
工作人員正在培訓固定高炮作業人員。
拉薩市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正在實施作業。圖由拉薩市氣象局提供
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保障南北山綠化工程,是氣象部門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核心任務之一。拉薩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才讓端智介紹,該局服務南北山綠化工程的核心在于,為拉薩市及周邊地區南北山綠化造林工程提供關鍵的水資源保障,解決高原干旱少雨、蒸發量大的難題,顯著提升新造林地和生態修復區的土壤墑情、苗木成活率與生長速度,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近日,記者跟隨中國氣象局“‘綠鏡頭·發現中國’中央媒體走基層看氣象”主題采訪報道組走進拉薩市氣象局,了解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對南北山綠化造林工程的突出貢獻。
構建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體系
大型無人機增雨為最大亮點
目前,拉薩市氣象局構建了“空地協同、立體作業”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體系。地面主要依托7輛移動火箭作業車、24個高炮固定作業點和36個新型人工影響天氣催化裝置(煙爐)。這些裝備部署在南北山關鍵區域和上風方向,能夠根據天氣條件精準捕捉作業時機。在條件允許且需要更大范圍、更強力度影響時,會實施大型無人機增雨(雪)作業。飛機作業覆蓋范圍廣,催化劑播撒更均勻,是提升區域降水效率的重要手段。
記者了解到,精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離不開強大的科技支撐。氣象科技工作者主要依靠以下方面。精密監測網:天氣雷達、氣象衛星、自動氣象站、探空數據等實時監測云層結構、水汽含量、風場變化,為識別可作業云系提供“火眼金睛”。智能預報預警:依托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和短臨預報預警系統平臺,精準預判作業潛力區域和最佳作業時間窗口,實現“伺機而動”。作業指揮系統:一體化智能指揮平臺(天工平臺)集成了監測數據、預報產品、作業預案、空域申請、裝備狀態監控等功能,實現“監、預、指、評”全流程數字化、智能化管理,大幅提升決策效率和作業精準度。催化劑應用:根據不同云層條件,科學選用催化劑,通過特定的播撒方式和劑量,有效促進云中水汽凝結或冰晶增長,從而達到增加降水(雪)的目的。“大型無人機增雨技術的規模化、業務化應用是拉薩乃至西藏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最大亮點和核心競爭力。”才讓端智介紹。
服務南北山綠化取得顯著成效
地面裝備作業增雨量達1.6億噸
拉薩市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小組辦公室技術人員洛桑平措介紹,經過持續多年的科學規劃和精準實施,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在服務南北山綠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年均煙爐作業267次,燃燒705根煙條,年均發射火箭彈數量219枚,作業43次,真正體現了“常態化”。
根據科學評估,常態化作業使目標區域(南北山綠化區)的降水量有顯著提升。僅地面裝備作業增雨量就達1.6億噸。特別是在關鍵造林季節和干旱期,增雨效果對保障苗木水分需求至關重要,顯著提升了造林成活率(100萬畝南北山綠化成活率達85%以上)。根據林業部門反饋,南北山重點綠化區域的植被覆蓋度、生物量均呈現穩步提升態勢,生態系統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明顯增強。
“持續增加的植被覆蓋,配合有效降水,對改善南北山區域的小氣候環境也產生了積極影響,空氣濕度有所增加,局地極端高溫有所緩解,生態環境正向良性循環發展。”洛桑平措說,“在南北山綠化工程的關鍵節點,如大規模植樹造林期、嚴重干旱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提供了及時、有力的水資源保障,確保了工程進度和質量。”未來,拉薩市氣象局將繼續堅持“科技引領、精準作業、服務生態”的理念,繼續用好“人工影響天氣”這支“畫筆”,為南北山這幅綠色畫卷增添更濃郁的“綠韻”,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中國、生態拉薩貢獻氣象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