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他們講羅布林卡花房的故事
2018-05-03 來源:西藏商報 作者: | 分享: |
?
果果:男人也愛花
?
索朗卓瑪: 在她的影響下兒子也喜歡花
?
巴桑玉珍:和花打交道30多年
?
拉薩人愛花。
??? 你若是問:拉薩哪里的花最多?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羅布林卡。
在羅布林卡北門旁邊有一處僻靜的院子,雖然禁止游客入內,但院子內密密匝匝的花枝高出院墻“招搖”,引得路過的游人駐足觀望。這個院子就是羅布林卡的花房。
鼎盛時期,羅布林卡花房能種植6萬多盆鮮花,這些花不僅將羅布林卡裝扮得花團錦簇,部分鮮花還被送往布達拉宮。目前,花房里有8個養花工人,七女一男。53歲的巴桑玉珍是花房的負責人,她從16歲開始就在這里工作,整整37年,資歷最老。而資歷最淺的,是花房里唯一的男性——35歲的果果,他在這里僅工作了兩年多。
早上9點,巴桑玉珍最先來到花房。院子里有一間年代久遠的屋子,墻壁已被煙熏黃,這是廚房兼休息室。另外幾位工人陸陸續續到來,大家在休息室里坐一會兒,相互問候,換上工作服,巴桑玉珍就開始安排一天的工作。花房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每個月每人出資50塊錢,用來買奶粉和茶葉,由索朗央金負責給大家做甜茶。大家都沒有吃早餐,在索朗央金做甜茶的時間,各自做一些簡單的準備工作。
4月下旬,正值春夏之交,天氣乍暖還寒。那些剛剛移栽到花盆里的幼苗,都要蓋上一層保暖的“被子”。早上要把“被子”揭開,讓它們迎接陽光。
一個多小時后,熱氣騰騰的甜茶做好了,大家聚在休息室里,吃家里帶來的面餅,喝甜茶,這就是她們的早餐。
休息室東面的墻壁上,掛著“羅布林卡管理處花房被評為2010年度先進集體”的獎狀,獎狀下面是夏師傅七八年前制作的“草花播種時間”,上面詳細列出了50余種花卉的播種時間和周期。
78歲的夏師傅在羅布林卡是個名人,除了工作人員,甚至那些在里面擺照相攤子的都認識他,見面就叫他“夏師傅”。
夏師傅的真名叫夏乾文,山東濟南人,于1998年11月1日正式到羅布林卡園林科工作。雖然他來的時間不是最早的,但養花技術卻最好,花房至今沿用的各種技術都是他長期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巴桑玉珍長期跟著夏師傅學習,耳濡目染,也掌握了各種在高原養花的技術。跟花打交道30多年,她已經離不開它們。
五一期間,羅布林卡內需要一千盆鮮花裝扮,巴桑玉珍帶著大家早就開始著手準備,主要是正值花期的三色堇和耬斗菜等三四個品種。
花房里的8位養花工人中,只有35歲的果果是男人,他是年紀最小的,也是在花房工作時間最短的。養花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果果除了虛心學習各種養花技術外,也主動承擔了搬運、翻地等各種稍微重一些的體力活。
幾年前已經退休的夏師傅有時會來花房,手把手教新來的果果各種種植技術。他在一小塊地里種了蕓豆,播種的時候告訴果果,蕓豆是藤本植物,為了讓它們長得快,要搭架子。果果一邊跟著夏師傅用竹子搭棚,一邊虛心請教。果果跟著夏師傅學嫁接、播種、育苗、施肥……跟夏師傅接觸多了,不由地贊嘆:夏師傅人很好,懂得多,也沒有架子,這么大年紀了什么都帶頭去做,在他的心里,夏師傅就是學習的榜樣。
有夏師傅這樣的榜樣,作為花房里唯一的男人,他也就心安理得了:受人尊敬的夏師傅都愛花,我也愛花。
除了日常工作,每逢國慶節、藏歷新年、五一等節日,果果和花房里的阿佳們都會更加忙碌。對于羅布林卡來說,一年一度的雪頓節是最重要的節日。花房里的工人們得提前一兩個月就開始準備。不但要考慮花期,還要考慮顏色搭配,例如天竺葵的顏色豐富,除了常見的紅、黃,還有不常見的藍色,這就可以用來與其它花色搭配,做到五顏六色、繽紛誘人。
當你在雪頓節到羅布林卡看藏戲、過林卡,欣賞滿園鮮花,在你忙著拍照片的時候,如果看到花房里的阿佳們,請為她們送上真誠的微笑。
45歲的索朗卓瑪在花房已經工作了13個年頭。她來這里工作的原因就是喜歡花。初到花房,花的品種多達50多種,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次見,讓她大開眼界。不過她最喜歡的還是羽扇豆。
羽扇豆俗稱魯冰花,花序挺拔、豐碩,花色艷麗多彩,有白、紅、藍、紫等變化,而且花期長,可用于片植或在帶狀花壇群體配植。羽扇豆原產于地中海區域,之所以能在高原生長,主要是因為它耐寒、喜涼爽、喜陽光的習性。
兒子在外地工作,每次回到拉薩,都會來花房陪她。在她的影響下,兒子也喜歡花,并且掌握了基本的養花技術。于是,家里就“熱鬧”了:養了四五十盆花,有各種蘭花,還有常見的繡球花、大麗花等。這些花占據了陽臺、客廳、窗臺,讓家里也變成了一個小“花房”。
如果說她工作的羅布林卡花房是“養花種花的房子”,那她的家就是“裝滿鮮花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