糌粑
2019-02-22 來源:西藏旅游網 作者: | 分享: |
?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字聽起來新鮮,實際上就是青稞炒面。糌粑的制作方法是,將青稞(屬大麥類,有白色、紫黑色二種)曬干炒熟、磨細、不過篩,這樣制成的炒面便是可以食用的糌粑了。糌粑與我國北方的炒面有點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卻是先炒后磨,不除皮。吃糌粑時,碗里放上一些酥油,沖入茶水,加點糌粑面,用手不斷攪勻。
糌粑比冬小麥營養豐富,又攜帶方便,出門只要懷揣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再解決一點茶水就行了,用不著生火做飯。把糌粑倒進一個叫“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會兒,噴香的糌粑便可入口了。
藏族過藏歷年時,家家都要在藏式柜上擺一個叫“竹索琪瑪”的吉祥木斗,斗內放滿青稞和卓瑪(人參果)等,上面插著青稞穗、麥穗花校和一種叫“孜卓”的繪有太陽、月亮、星星圖案的彩脾。鄰居或親戚朋友來拜年,主人便端過“竹索琪瑪”,客人用手抓起一點糌粑,向空中連撒三次,再抓一點放進嘴里,然后說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關鍵詞 >> 糌粑,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