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抒情”之平弦戲:用民族元素講脫貧故事 再現青海人民奮斗史
2019-12-13 來源:光明網 作者: | 分享: |
“為人民抒情”之平弦戲
光明網訊(記者 張慕琛)平弦戲起源于青海河湟地區,最初是以坐唱曲藝的形式在民間流傳,最后由平弦戲的創始人周娟姑成功地將她搬上了戲曲舞臺。平弦戲的唱腔由板腔體和聯曲體結合組成,俗稱“西寧賦子”。
平弦戲劇目《魂系金銀灘》講述了被評為感動青海十大人物之一的卓瑪措帶領牧民們脫貧攻堅的故事。她是一名普通藏族基層女黨支部書記,在身患絕癥的情況下,帶領鄉親們艱苦創業、脫貧致富、建設新牧村,藝術化地再現了少數民族地區基層公務員的工作、生活場景,及各民族群眾互幫互助、共奔小康的感人事跡。
“地方戲需要有地方戲的表演特色,不能只是一味追求角色。”青海省演藝集團平弦劇團主演李超表示,在舞蹈表演中加入藏族、土族的民間元素,將青海地方音樂的現代元素與青海平弦戲的傳統音樂融合創新,這些無疑都展現了平弦戲獨特的地方舞臺風格。
“以前在全國知道平弦戲的人不多。”李超表示,從2010年《日月灣》獲得中國秦腔藝術節“優秀劇目獎”開始,平弦戲慢慢地被西北觀眾了解;到2014年,北京的一些觀眾也知道了平弦戲;現在,平弦戲的影響力正在逐步擴大。
由中央網信辦移動網絡管理局指導、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支持、光明網主辦的“為人民抒情”中國傳統戲曲科普訪談系列短視頻共20集,該系列短視頻以向網友科普我國各地方戲曲劇種為目的,邀請不同劇種的院團領導、演員、導演、專家對各劇種進行講解對各劇種進行講解,介紹各劇種特點、歷史、知名演員及代表劇目。
關鍵詞 >> 青海,卓瑪措,脫貧,平弦戲,魂系金銀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