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湖賽打造“黃金周賽”意味著什么
2021-07-07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王宥力 | 分享: |
開欄的話
迎著人們的期盼,第二十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就要開幕了。新形勢,新變化,環湖賽“一騎絕塵”,實現了沖出困境的“突圍”,將以新身份亮相。對于長期關注、喜愛環湖賽的人們來說,在這個美妙的夏天,我們又將進入“環湖賽時間”。即日起,青海日報將推出《共話“20”環湖賽》欄目,并通過青海日報融媒體各平臺與您聊聊環湖賽的那些事兒。你有問,我有答,共話“20”環湖賽,敬請關注并歡迎您的參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你有問,我有答,你我共話“20”環湖賽。
再過幾天,第二十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就要開幕了。本屆環湖賽因為疫情防控原因,級別作出相應調整,但卻是賽事進入國際自行車聯盟男子職業賽新賽事架構以后的首次亮相。大家發現,環湖賽在賽程和賽段設置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賽程由原來的14天13個賽段縮減為8天8個賽段,賽段也全部回歸省內。
第二十屆環湖賽如期舉辦的消息一出,關于環湖賽回歸和賽程縮減的話題很快引起廣泛討論。在表達對賽事喜愛和支持的同時,大家也關心關注環湖賽為何要縮減賽段、為何不再跨省騎行,打造“黃金周賽”后將給賽事帶來哪些變化等問題。
環湖賽發展符合事物發展規律
眾所周知,環湖賽從2002年創辦以來,已走過十九年的發展歷程。經過全省各方面的艱苦努力,環湖賽已經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世界水平、中國特色的品牌賽事。
環湖賽的成長進步是青海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個縮影和窗口。十九年來,環湖賽作為青海的一張“金名片”,不僅集中展示了途徑地區的發展成就,也促進了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環湖賽以其高海拔、高難度和不可復制性,得到了國內外業界的廣泛贊譽和高度認可。
2011年,環湖賽逐步實現青海、甘肅、寧夏三地跨省區騎行。環湖賽的跨越發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西部三省區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展現了西部省份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同時,環湖賽也成為實現區域合作發展的成功典范,為三省區合作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對增強區域核心競爭力,樹立良好的形象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回顧十九年的發展歷程,環湖賽一直專注于專業,立志打造百年賽事。從首屆2.5級逐步到2.3級再到2.HC級,賽事級別不斷提升。2011年,第十屆環湖賽首次騎入甘肅省;2012年,環湖賽延伸到青海、甘肅、寧夏三個省區,并于2019年實現了全賽段全網絡直播。如今的環湖賽在賽程賽制、組織管理、服務保障、賽事宣傳等方面與國際化專業標準高度契合,并多次受到UCI高層和國際官員的肯定與贊揚。
“黃金周賽”是對大規則的順勢而為
近年來,環湖賽雖然依托青海、甘肅、寧夏獨特的地域優勢,以全方位、立體式、密集型宣傳為目標,利用電視主流媒體、新媒體傳播平臺及創新化宣傳等方式大幅提升了青海、甘肅、寧夏在國內外的美譽度和知名度,但隨著環海南島、環太湖、環中國賽等賽事的異軍突起,環湖賽的絕對優勢地位不再明顯,賽事對國際高水平隊伍的吸引力有所弱化,環湖賽的一些瓶頸問題開始日益凸顯。
記者通過多年上賽的觀察和了解,跨省騎行目前由于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出現了甘肅、寧夏境內的賽段設置基本為繞圈賽,比賽難度和平均海拔大幅度降低,導致比賽結果在結束青海境內的騎行后就缺乏懸念和挑戰性,失去了環湖賽本身高難度高挑戰性的特點,從而產生的連鎖反應就表現在由于賽事后半程難度降低,環湖賽高海拔、高難度和極富挑戰性的特質無法得到完美體現,導致賽事影響力下降,對于邀請高級別及優質車隊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環湖賽需要一個契機作出革新。
2019年,國際自行車聯盟表示將通過逐步改革確立新的賽事架構,分為UCI巡回賽、UCI職業系列賽和UCI洲際巡回賽。
設立職業系列賽是國際自盟針對世界職業公路自行車賽作出的重大賽制改革。此次改革,是為了充分調動賽事主辦方積極性,激發職業車隊的潛力,讓賽事變得更精彩,從而有效增加賽事的觀賞性,更好地在全球推動自行車運動的普及和發展。
為了確保此次賽制改革取得成功,UCI根據賽事組織能力、運營專業水平、傳播范圍和參賽車隊水平等一系列指標,從全球100余場HC級和1級賽事中精選出50余家賽事晉級職業系列賽,環湖賽作為2.HC級賽事中的佼佼者成功晉級職業系列賽,這是對環湖賽多年深耕賽事運營,致力提升賽事組織專業水準的充分肯定。
根據UCI的改革初衷,環湖賽成為“黃金周賽”后則更加符合國際賽事的發展運行規律。記者了解到,UCI對于職業系列賽賽制作出的調整,也意在增加全球賽事的舉辦頻次,讓運動員有更多的比賽可以參加;而對于很多車隊和優秀車手來講,他們更愿意參加一周左右的賽事,這樣更有利于體力和時間的合理分配。
回歸更加有利于品牌影響力的凝聚
隨著環湖賽不再跨省騎行,形成了一個環湖賽正在收縮的誤區。事實并非如此,環青海湖一直是賽事的品牌核心,經過19年的培育打造,有非常高的品牌知名度,但不可否認的是,賽事品牌認知度仍然較弱。賽事回歸省內更加有利于品牌定位清晰度和品牌認知鞏固。
眾所周知,近年來環湖賽已經不僅僅以一個正賽單純地存在,而是形成了7月正賽和全年在全國多省舉辦聯賽的賽事體系。正所謂“一點聚力,多點開花”,專業人士表示,此舉是賽事回歸本省、品牌布局全國的舉措,是在一個方向上做收縮,在更多的方向上做發展的品牌運營與業務拓展的重要策略。
同時,更加有利于對賽事線路更優化更全面的設計。之前由于環湖賽出省之后的騎行安排,很多賽段設置不得不采用“長距離比賽+長距離轉場”模式,對于賽事這是有些“無奈”的,為此國際自盟和相關國際裁判多次就賽事的競賽和組織提出優化建議,組委會也就這個“隱痛”多次作出線路上的調整,但長距離轉場的問題依舊收效甚微。
今年,隨著賽事回歸省內,各賽段之間實現了完美銜接,線路設計更是以保持賽事專業性、高規格為主旨,以提升競賽的觀賞性、增強比賽的競爭性、調動觀眾的積極性為目的,同時充分考慮了將賽事線路資產有效轉化為賽后體育旅游運營資產。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賽事線路的專業性、挑戰性、觀賞性得到全面的提升,賽事的核心競爭力將有力地加強。
同時,組委會還將切實有效的做好“體育+”的產業布局,根據環湖賽賽事線路的大環線,使各賽段成為環青海小環線。通過精心設計的賽事線路,專業配套的賽事線路保障,有效的宣傳、有機的服務配套、有力的運營推廣,在賽后可以較快速的成為青海自駕、騎行、徒步、穿越、漂流等多樣化的旅游線路,運營休閑、度假、體驗、探險等多形式的旅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