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閃耀高原】紅軍走過的迭部 長征精神代代傳
2021-06-13 來源: 作者: | 分享: |
??紅軍長征先后兩次經過甘肅迭部,足跡幾乎遍布迭部全境,在迭部召開俄界會議,攻克天險臘子口,穿越云崖棧道,在迭部人民的全力幫助下,度過了長征途中最后一段艱難歷程。
紅軍每到一處,大力宣傳民族政策,宣傳北上抗日的革命道理,在沿途留下了極為珍貴的革命遺跡,留下了厚重的紅色文化。
迭部縣達拉溝的巨石崖上至今還鐫刻著“北上抗日,奪回失地”的醒目標語。紅軍過迭部遺留下手榴彈、印章、紙幣、布告等很多紅色物件,也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感人故事。
圖為俄界會議舊址
俄界會議舊址、茨日那毛主席舊居、臘子口戰役遺址、楊土司革命紀念館等一系列紅色遺跡,仍然煥發著時代光彩,向我們講述著那些戰火紛飛的革命往事。
圖為臘子口戰役紀念碑
紅軍長征不僅在這里留下了重要的革命遺址和紅色文物,而且在這里播下了革命火種,紅色基因和長征精神成為迭部發展的寶貴財富,激勵著迭部各族人民前行。
解放后,甘南州和迭部縣黨委、政府發揚長征精神,建設和保護長征革命遺址和文物,修建臘子口戰役紀念碑、紀念館,建設俄界會議舊址、茨日那毛主席舊居紀念地,廣泛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發展紅色旅游,傳承紅色基因,長征精神激勵著甘南州和迭部縣人民攻堅克難,這篇紅色熱土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圖為臘子口戰役紀念館
圖為茨日那毛主席舊居
圖為茨日那毛主席舊居
位于迭部縣城東南68公里處的達拉鄉高吉村,就是俄界會議舊址的所在地。
圖為俄界會議舊址
80多年前,高吉村還是一個相對封閉的藏族村寨。正是紅軍在這里的短暫停留,為這個村子的歷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并被載入史冊。
1935年9月12日,黨中央率領紅一、三軍團北上后,到達迭部縣達拉鄉高吉村,并在此召開了黨的歷史和中國革命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俄界會議,會議第一次點名批評了張國燾右傾分裂錯誤,確立了繼續北上抗日的正確道路,是紅軍長征自遵義會議后具有轉折意義的一次重要會議。
如今的高吉村,不僅山清水秀、風光旖旎,人人安居樂業,也因紅色歷史而人氣旺盛,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到這里來參觀俄界會議舊址。
圖為高吉村
“紅軍走過的達拉,長征精神代代傳。”高吉村村民都如是說。
這個藏族村寨,紅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相互交融,正依托紅色底蘊的文化優勢和依山傍水的自然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傳承著這片土地上的紅色文化。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弘揚紅色文化為迭部縣發展多元化旅游模式奠定了基礎。迭部縣堅持用紅色資源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傳統藏寨的綜合開發,打造紅色旅游為主題的文明鄉村。
在茨日那毛主席舊居所在地旺藏鎮茨日那村,有一尊“辣子情緣”雕塑,藏族老人提著一大串辣椒與毛主席握手。這尊雕塑正是根據當年紅軍到達茨日那時,這里的群眾特意為紅軍送上特產辣椒而建造。
由于茨日那土壤和陽光的原因,種植出來的辣椒皮薄肉厚,口味爽口。如今,茨日那充分利用自然優勢和紅色資源,打造了“辣子情緣”農家樂等一系列紅色旅游配套設施。
在茨日那村,仍保留著傳統青稞酒的釀造方法,獨特的藏家曲酒,充分利用迭部縣的自然優勢,采用多種名貴動植物藥材相互融合而成,隨著消費規模升級,產業化生產工藝,成為推動迭部經濟發展和百姓增收致富的法寶。
硝煙彌漫的革命歲月雖已遠去,紅色基因卻刻進了每一個迭部人民心中,偉大的長征精神依然在迭部縣熠熠生輝。
在紅軍長征精神的影響下,迭部始終傳承著一種堅韌不拔、奮發圖強的精神力量。藏家兒女不向困難低頭,沿著革命先烈的足跡,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不斷弘揚長征精神,自力更生,砥礪前行。
記者:曾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