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紀念長征勝利85周年,康巴衛視《紅星閃耀高原》大型全媒體新聞行動,6月23日走進迪慶,邀請國內知名長征學者、藏學專家降邊嘉措同迪慶人民一起探討了長征精神的內涵與時代價值。
迪慶坐落著雄奇險峻的雪山峽谷,分布著風采迷人的草原湖泊,生長著豐富多樣的珍稀動植物,擁有“香格里拉”“三江并流”“梅里雪山”“茶馬古道”4大世界級品牌。
這里居住著藏族、傈僳族、納西族、彝族、白族等26個民族,少數民族占89%,各民族和諧相處、團結共榮,保持著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民族團結、宗教有序的良好態勢,這些都與紅色基因在這片土地上的厚植和傳承密不可分。
紅軍走過 播下民族團結紅色種子
100年前,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初,迪慶還處在封建農奴社會,人民飽受壓迫,生活困苦不堪。
長征期間,紅軍播下了革命的火種,留下了革命的足跡。在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里的迪慶紅軍長征博物館,保留了紅軍長征經過迪慶時留下的大量豐富而珍貴的長征記憶。
1936年4月25日,紅二、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等人率領下,渡過金沙江北上抗日,途經中甸縣(今香格里拉市)7個鄉鎮,在境內行程405公里,發生了兩次戰斗,翻越了3座雪山,先后停留休整了19天。
5月2日,賀龍應邀來到噶丹·松贊林寺,向松謀活佛及八大老僧說明了紅軍經過中甸北上的意義,闡釋了共產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希望噶丹·松贊林寺幫助紅軍,并向寺院贈送了“興盛番族”的錦幛,祝愿藏民族興旺發達。
時任紅二、六軍團總指揮賀龍同志向雪域高原各族群眾鄭重宣布,“紅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隊伍,其宗旨就是要解放全中國,使各族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
紅軍在中甸停留的日子里,積極向當地群眾宣傳自己是人民的軍隊,是勞苦大眾的“自己人”。中甸藏族群眾從最初的“怕紅軍”逐漸變為“信紅軍”“愛紅軍”。
紅二、六軍團模范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贏得了雪域高原各族群眾的擁護和愛戴,爭先協助紅軍搶渡金沙江,幫助紅軍籌辦給養,譜寫了軍民魚水情的動人篇章。
1950年5月,解放軍部隊進入中甸地區。面對百姓們的誤會和躲避,解放軍官兵告訴群眾“我們就是當年的紅軍”。百姓們見到解放軍確實像10多年前的紅軍一樣令行禁止,積極支持擁護解放軍。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迪慶從“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社會中獲得解放。1957年,迪慶藏族自治州正式成立,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和民族宗教政策在迪慶全面實行。
斗轉星移,時光荏苒,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牢記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團結帶領迪慶各族群眾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貧窮走向富裕。
紅色傳承 耄耋老人守護紅軍記憶
“這些老物件是歷史的見證,都是父親用生命換來的,我要把這段紅色記憶一代代傳下去。”81歲高齡的趙嘉林老人說。
在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深處,有一處兩層樓房,這里是“獨克宗甸寨卡紅色居民文化陳列館”。
趙嘉林,是這家紅色居民文化陳列館的創辦人。雖然已年過八旬,但趙老依然神采奕奕、精神矍鑠,拿起館中的紅色老物件,滔滔不絕。
2016年,趙嘉林出資80多萬元創辦了這間紅色民居文化陳列館,展示父親留下來的紅色文物,守護紅軍長征時期留下的紅色記憶。
趙嘉林,14歲參軍,曾參加滇、川、藏地區平叛戰斗,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比起自己的軍旅生涯,趙嘉林更熱衷于講訴父親趙阿印與紅軍之間留下的故事。
“正是紅軍長征過迪慶播下的紅色種子,才有了今天人民的幸福生活。當年父親積極幫助紅軍,如今我想把這段紅色歷史講給更多的人聽。”趙嘉林對記者說。
1936年5月,紅二、六軍團北上抗日經過迪慶,在和紅軍接觸后,他發現這支軍隊官兵平等,對待藏族群眾很友好,與以往見過的軍隊完全不一樣。
趙嘉林的父親趙阿印在賀龍的隨身翻譯陸云鶴的引薦下,作為商界代表之一,拜會了賀龍、任弼時、肖克等紅軍。
他積極為紅軍籌措糧草、護理傷員,期間,幫助紅軍籌措糧食20000余斤,為紅軍繼續北上作出了重要貢獻。
受父親紅色記憶的影響,趙嘉林從小耳濡目染,紅色文化和長征精神貫穿他成長過程始終。1954年,趙嘉林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陸軍學院。
圖中上排右邊為趙嘉林
如今,即便已到耄耋之年,趙嘉林依然每天為來參觀的游客免費講解紅二、六軍團長征過迪慶的故事,向慕名而來的參觀者宣講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
“這是五星獎章”,趙老拿起一枚銀白色的獎章激動地說,“這是紅軍在我家住下臨走時,一名紅軍首長從衣兜里取出送給父親留作紀念的。”
“這張委任令是賀龍、任弼時頒給我父親的,讓我父親帶領軍隊后勤人員籌集糧食。”趙老向我們展示一張委任令。
“這件物品是當年一名紅軍送給父親的”,趙老小心翼翼地從玻璃櫥柜里取出一個腎形換藥彎盤說,“因為父親幫助護理10多名紅軍傷員,醫生就將彎盤留給父親作紀念。”
目前,這間紅色民居文化陳列館已成為香格里拉著名的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展館持續開放,至今已累計接待游客1萬余名。
趙嘉林老人一直悉心呵護著這些視若珍寶的紅色文物,守護著紅軍長征時期留下的珍貴紅色記憶,傳承著紅色基因和紅軍長征精神。
薪火引路 走好迪慶新時代長征路
紅軍經過迪慶播下的革命種子,也在新時代下展示出了新氣象。紅色文化的傳承,激發了迪慶更多發展的活力,迪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呈現出各民族團結和睦、共同繁榮發展的局面。
近年來,迪慶州立足自身優勢,積極培育壯大主導產業,文化旅游產業邁上新臺階,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取得新成效,綠色能源嶄露頭角,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
香麗高速建成通車,麗香鐵路即將建成通車,結束了迪慶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即將迎來動車時代。
去年5月,迪慶州實現了全州整體脫貧,正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
這些成績背后,是黨和國家對迪慶不遺余力地巨大投入,是黨的治藏方略在雪域高原的生動實踐。
迪慶州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對中國共產黨的感情更加深厚,發自內心地說“共產黨才是真正的活菩薩”。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迪慶高原各族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定不移擁護黨、熱愛黨、聽黨話、跟黨走,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歷史性跨越。
記者:曾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