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
紅軍長征雖然已經成為過去,當年的硝煙也早己散去,但長征精神一直被傳承,并作為國家和民族建設和發展的精神橋梁,承載著民族擔當,激勵著我們前行。
85年來,長征精神在雪域高原熠熠生輝,代代傳承,持續發揮著凝聚民心、引導方向、催人奮進的作用,見證高原各地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奮發姿態。
一棵紅軍樹的生長,一名老黨員的初心堅守,一個黨組織的紅色基因延續,一個村莊的蛻變······那些個體接續的前行足跡,群體延續的精神傳承,整體振興的發展變化,都向我們展示著長征精神的不朽魅力,永遠煥發著時代的光芒。
一棵紅軍樹,一種發展見證
在四川省甘孜州爐霍縣雅德鄉交納村有一棵樹,經歷了上百年的風雨滄桑,見證了紅軍在爐霍縣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如今,這顆大樹依然守望著村莊,也見證著村民們生活的變遷。
當年,紅軍部隊圍著這棵大樹安營扎寨,村民為紅軍提供糧草,紅軍為百姓提水掃院。上世紀70年代爐霍發生地震,救災部隊也在村中的大樹下扎營數月,開展抗震救災工作。
樹高萬丈不忘根,交納村民念黨恩,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這顆大樹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紅軍紀念樹”。
如今,這棵有著上百年歷史的“紅軍樹”枝繁葉茂,正見證著鄉村日新月異的變化,更見證著革命的紅色基因在交納村人身上延續和傳承。
交納村雖然距離縣城不遠,但過去卻是有名的貧困村,在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潤澤下,交納村發生了美麗的蛻變,全村人通過幾年的努力,走上了幸福的奔康路。
村里建立了飛地經濟,入股盛煌農業,建了四個大棚,村民們第一次享受到了集體經濟的分紅。在四川省總工會的幫助下,村里建起了水磨房,村民們收獲了滿滿的黑青稞。村里還修好了民宿,隨時接待各地的朋友們過來旅游。
交納村不僅有紅軍樹,還有紅軍田等,紅色文化墊實了交納村的精神沃土,滋養著交納村人的初心,代代傳承。
交納村支部書記仁青告訴記者,下一步村里將繼續挖掘和保護紅色文化,結合當地的自然風光和特色民俗,通過多種產業融合發展,讓鄉親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讓紅軍樹做更好的見證。
一名老黨員,一份初心堅守
30多平方米的黨史展廳,陳列著黨的歷屆領導人資料、400余枚保存完好的毛主席像章和各類黨報黨刊等珍藏物品。
在西藏昌都市丁青縣丁青鎮,老黨員扎西次培,在自己家中開設了一個黨史展廳。多年來,這個家庭黨史展廳吸引了不少黨員干部、群眾前往參觀。
出生于1952年的扎西次培,是一名有著26年黨齡的老黨員。之前在丁青鎮丁青村村委會工作,曾多次獲鎮里“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自1980年開始,扎西次培陸續收藏黨史資料、報刊和毛主席像章等。
歷經風雨更迭,扎西次培始終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不僅讓紅色信仰代代相傳,黨的教育也深深刻在他的心里。對此,他在家中專門設置了一個黨史展廳,展示自己多年積累的紅色收藏。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的幸福生活。做這些是為了不忘黨恩,也是為了讓子孫后代了解黨的歷史,牢記黨的宗旨,將黨的精神傳承下去。”扎西次培說。
久而久之,全家人都養成了紅色物品收藏的好習慣。
扎西次培的女兒說,“父親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黨感恩之情,我會傳承父親的紅色意志,用來教育我的學生。”
越來越多的黨員群眾走進了扎西次培家里,學習了解黨的歷史。扎西次培的紅色展廳成為更多人傳遞正能量的陣地,也成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黨組織,一種基因延續
“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尤其是耕地、播種、秋收時,就會有鄉里的黨員干部及時出現來幫助我們。”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仁果鄉82歲的村民麥措瑪說。
甘孜縣是紅軍長征時在甘孜州駐扎時間最長的地方,是紅色文化非常深厚的地方。80多年前,紅軍來到這里,足跡遍及這里的21個鄉鎮,雖只歷時短短三個半月,但是紅色基因卻在這片土地上傳承下來。
在新時代的發展路上,當地干部群眾發揚紅軍長征精神,引領創建新時代優秀鄉鎮黨組織。
2020年,仁果鄉開始實施“融心、融智、融惠、融文、融亮”的五大黨建功能。其中的“融心”便是將全鄉黨員和困難家庭結成“暖心對子”,引領轄區黨員群眾共同參與志愿服務,融匯愛心。
楊春芳是在這片紅色土地上長大的甘孜人,現在是仁果鄉黨委書記,她帶領鄉黨委班子成員構建完善的黨建工作責任體系,建立“班子成員包片+干部包村”的黨建負責制。
“包村干部和其他干部不一樣的一點是我們有雙語的優勢。作為包村干部,我們要了解群眾,知道他們的需求,要和他們零距離的溝通。”拉尼村包村干部降央說。
在楊春芳看來,長期的幫助與交流,既樹立了黨員的形象,形成了良好的互幫互助氛圍,也增進了群眾對黨的信任與支持。
仁果鄉黨委還采取“黨建+”模式,加大對鄉村兩級干部、農民黨員的培訓力度,創新推行農村黨員到鄉機關學習,著力培養提升農牧民黨員素質。
通過創新品牌,靈活載體,錘煉品質等多項舉措,仁果鄉的黨建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也引領著全鄉群眾不斷奮進,貧困村、貧困群眾甩掉了貧困的帽子。
“我從小接受的是紅色文化的熏陶,作為一名基層共產黨員,我始終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群眾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我們共產黨員最好的踐行。”楊春芳說。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長征精神的激勵下,在高原兒女的共同努力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全國主要涉藏地區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社會大局更加穩定、經濟文化更加繁榮、生態環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實現了“一步跨千年”的歷史巨變,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正在這里徐徐展開。
長征精神猶如一顆種子,撒在了雪域高原這片土地,深植于祖國的山川與大地,厚植于心,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我們內在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精神不朽,初心永恒。
作者:曾曉慧